谒者霍弋

    二月中旬,大军启程回朝。

    李休作为东线战场的领兵大将,魏国都为之忌惮的人物,自然是要随军回朝的,而且还把秃发寿阗也给带到了成都。

    由于他的策略并没有成功,因此诸葛亮就只能奉秃发寿阗为座上宾,让他成为大汉的客人。

    如果李休的策略成功,那么在很大一种程度上可以控制秃发寿阗的自由,这样的话也能够最大限度束缚他的走动范围。

    至少,他不能看到益州的全貌。

    ………

    成都皇宫内。

    刘禅正坐在甘露殿上座静静地听着站在殿下的蒋琬上奏。

    “陛下,丞相让臣等整合的阵亡抚恤已经准备完毕,请陛下过目。”

    只见丞相参军蒋琬站在大殿之内,双手捧着一卷竹简向眼前异常沉默的刘禅拱手拜道。

    紧接着,变得沉默的刘禅微微点头,他那无神的眼睛瞥向旁边的黄皓缓缓道:“将那卷竹简呈上来吧……”

    要说为何刘禅这么沉默,是因为他的相父要回来了。

    看了片刻,他依旧漫不经心地提起御案上的笔,在这竹简上写下批准,盖了一方玺印,然后缓缓卷起,又递给了旁边的黄皓。

    这一系列的动作很是流畅,几乎不拖泥带水,而且他这样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得知前线大捷,他的心情是大起大落。

    大起很简单,是相父率军抵御魏军取得了大胜,但大落也很好解释,那就是他在皇宫玩耍的好日子又快到头了,而且这次相父回朝,可能要颁发举国休养生息的国策,到那时,自己岂不是天天都要被相父监督,更别提在皇宫里随意出行游玩了。

    总的来说,刘禅不是个昏君,说他是个庸君也还凑合,但年轻人好玩不行吗?

    批阅后,蒋琬接过黄皓手中的竹简,脸上的表情有些严肃,但他并不是董允那样刚直不阿的直臣,看着眼前黄皓面露谄媚之色,便不经意地规劝道:“陛下身体劳累,你身为内官岂能拉着陛下整日游玩?如今丞相即将回朝,你好自为之吧。”

    说罢,蒋琬便向扶着额头快要打瞌睡的刘禅抱拳一拱道:“臣告退!”

    看着蒋琬离去的身影,刘禅的脑袋变得更加昏沉,但这时,殿外却走进一位与刘禅年纪相仿,却身着蜀锦华服的大臣。

    但他的到来,却让站在殿下的黄皓倍感压力,只因为他的身份不俗,其父乃是大汉开国大将,曾经在葭萌关以数百人抵挡敌军万人一年余,关口愣是没有被敌军撼动,反而打得对方士气不振,粮草断绝。

    而此人便是荆州勇将霍峻,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是他的儿子霍弋,现今身居护军,兼任谒者一职,专门跟随刘禅处理政事。

    “臣霍弋,拜见陛下!”

    只听霍弋站在大殿之下,向眼前的刘禅恭恭敬敬地朗声拜道。

    坐在御案前的刘禅猛地抬头一看,这不是霍弋嘛!

    “哎呀呀!绍先,你可终于来了!”刘禅见到霍弋也顾不得什么帝王威仪了,连忙走下殿陛之阶前去相迎,只见他一边兴冲冲地下阶,一边对霍弋高兴地说道,“朕可有些时日没见绍先了。”

    在建兴六年时,霍弋被诸葛亮委派至汉中,随同诸葛乔在军营与那些士兵同甘共苦,好好感受一下军旅生活,因此刘禅才如此激动。

    两年过后,霍弋仍然好华服,但他的气质与态度却与曾经的放荡不羁大相径庭,丝毫没有了当年与刘禅玩乐洒脱的模样。

    “陛下当坐于上位面见臣子,而并非降阶相迎!这不符合礼法!”

    在军中,诸葛亮亲自提点霍弋,教导他什么叫做礼法,什么叫做君臣,在军营两年生活中,他也见识到大汉军队的威武,但同样也看出了问题。

    因此,在霍弋学成后,诸葛亮便把他送回成都,让霍弋重新担任天子谒者,时时规劝皇帝,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这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