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信丞相

    “丞相见安,中都护严拜上,今魏贼寇边,乃我大汉存亡之秋也,严身托孤重臣,又肩负禁军之责,常不能纵横沙场而深感忧心。”

    “严为战将, 应当驰骋疆场,而非在禁军中拱卫京师,但请丞相准许,命严率军增援丞相,以鞍前马后,阵前效力。中都护严再拜。”

    “………唉!”诸葛亮拿着李严写的信皱了皱眉,他对于这件事情可谓是左右为难,李严此人虽有上将之才, 但却常常为琐事而束缚自己, 不能堪当大任。

    只见杨仪满面沧桑,在经历河西之行后,他的性格、行为举止以及态度上有了很大的改变,那不屑于人的态度变得谦逊有礼,狂妄嚣张变得消沉隐忍。

    “丞相,李严若是欲往前线,那便让他来,多个可差遣的将领,丞相也少些烦恼。”

    “威公,汝是这样想的?”诸葛亮没想到,杨仪对李严的态度居然改观那么大,自从他在河西回来后,其性格就变得成熟稳重,丝毫没有了往日的傲气。

    站在那里的杨仪点点头,“丞相,若能使李严参战, 那对于我等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身为益州派系的首脑, 居然放下身姿向丞相请求参战,哼……”

    可见,杨仪的性格虽然改观很多,但对于益州集团的那些人的态度却依旧如初,甚至考虑更加缜密,想法更为周到。

    看着眼前脸色阴沉的杨仪,诸葛亮挥了挥羽扇,脸上的笑容戛然而止,逐渐转为淡定与严肃,随着他性格的转变,其心性倒是越发的阴暗了。

    “威公啊,可莫要如此想!”他站起身来走到杨仪身前缓缓说道,“李严乃先帝钦点重臣,此不可改变,本相常年以他为朝臣,待本相出征时,其可代领朝政,可没想到啊, 本相却是忘了这一茬。”

    他心里清楚, 自己培养出来的官吏在朝中各个部门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以至于李严在朝中处处受制,这才对自己有所偏见。

    所以,此番李严来信得意思也很明确,那就是你如果不让我上战场,大家就别想好过。

    更何况,其本就是武将出身,当年先帝看重他的是其武勇,其次是政治才能,如果能让其重返战场,或许李严还真的有可能给他们带来些惊喜。

    “丞相,下官只是如实说而已,如果丞相坚持派李严过来助阵,那就请丞相不留余力去用李严的才能。”杨仪并没有因为诸葛亮的话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反而是迎面而上,坚持自己的态度。

    他说的倒也是,当下大汉的部队分成两个部分,一路在略阳抵御曹真主力,一路在凉州展开席卷攻势,诸葛亮亲自率领中军坐镇天水,如果能再分出一支部队从平襄潜伏出发直逼凉州……

    “马岱现在何处?”诸葛亮忽然抬起头来看向身后的亲兵询问道。

    只见那亲兵走上前来向诸葛亮抱拳回应道:“回丞相,马将军此刻在城外整训兵马。”

    要知道马岱在冀县百姓眼里就是个shā • rén 魔头,是马超的帮凶,所以诸葛亮这一次有所考量,没有把他带进城内,而是让其在城外整训骑兵。

    “去把他召来,本相有令要委托于他。”诸葛亮站在亲兵面前颇为严肃地令道。

    “唯!”

    待亲兵离开后,诸葛亮又走回上位缓缓落座,他拿起李严写下的书信又看了看,然后便从案旁拽来一张纸,提起笔在这张纸上写下了回信。

    …………

    片刻后,马岱在府外站立等候,诸葛亮则是将那封回信折叠起来,并命手底下的一名亲兵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成都将这封信交给李严。

    “唯!”

    紧接着,诸葛亮抬起头来看向府外等候多时的马岱,脸上沉默的表情瞬间变得高兴起来,然后开口向其唤道:“伯瞻,进来吧!”

    只见马岱迈进门槛走到诸葛亮面前拱手拜道:“末将马岱,拜见丞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