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稻谷初长成

    正当前线正打得如火如荼,大汉国内却是一点儿也没歇着,各部官吏按部就班,所有人都在忙前忙后,李严除外。

    “哈~哈!哈欠!!!”

    “谁啊这是……”

    李严躺在卧榻上不知不觉打了个喷嚏,他望着房顶连连叹息,想此番作战又没他事, 脸上的不满越发的明显,“这诸葛亮凭什么又把我放在成都!”

    …………

    夏日炎炎,烈阳当空,高山流水,缠缠绵绵……

    都江堰的风景绝美如画,那成片的稻田令人赏心悦目, 大司农杨敏在这段日子并没有回到成都去处理军粮事务, 而是把担子都抛给了典农令, 自己则在都江堰试验田里没日没夜的观察这些施了肥的稻谷生长情况。

    四川仅有成都周遭平原地区可供种植,都江堰上游岷江水源充沛,每到夏季都会溯流而下灌溉农田,使得这里的土壤异常肥沃。

    又因为李休研究出新型肥料作为农田稻谷养料,再配合岷江水源灌溉,使得本应该在六月中旬才能大面积生长出来的谷穗全都提前了半个月,可能是因为今年的天气适合种植稻谷的原因,也可能是肥料养分足的缘故,这些稻谷比曾经那些稻谷的长势更好,而且颗粒饱满,每一穗都是上等稻穗。

    “是我眼花了吗……”

    杨敏的身体很显然有些消瘦,这两个多月以来,他日日夜夜都在观察着稻田里的稻谷长势如何,直到今天清晨前来,眼前青绿泛黄的稻穗竟然一夜之间变得如此茂盛,看得这位从农田里长大的大司农直发愣。

    看着眼前这片景象,杨敏驼着背拄着长棍走到离他最近的稻穗前,他伸出左手抚摸着一穗稻谷, 双眼微眯紧紧盯着这穗的谷粒——谷粒颗颗丰满,饱满圆润,从外看,能看得出谷粒明显比先前多了一倍。

    透过裂开的那些谷粒看向谷皮内部的米粒,杨敏顿时喜笑颜开,米粒饱满圆润不说,颜色通体泛黄,阳光照射过来,那光泽程度简直让人大为赞叹,如此长势喜人的稻谷,大汉未来岂不是年年仓廪满盈,人人都能有粟米饭吃,北伐就再也不会因为粮草不足而退兵了。

    “善!善!!哈哈哈哈……李休此子果然有些手段,老夫小瞧了他,小瞧了他!哎呀——年轻真是好啊……”杨敏拿着那穗稻谷不肯松手,脸上的笑容越发的灿烂。

    先前他对李休的不看好,再到如今的啧啧赞叹与由衷佩服,杨敏可以断定,数十年内,李休将会是大汉未来的希望, 甚至可能成为中兴之臣中位居第一的功臣。

    “此事应当告知丞相,嗯……应当告知丞相!”他越看这穗稻谷越是喜爱,于是便将其松开,就连松手的力度都感觉不到他在使劲,可见杨敏对这片稻谷的重视到底有多么的大。

    …………

    丞相府内,在这里依旧忙乎得焦头烂额的各部属吏们得知都江堰农田的那片试验田已经有了消息,董允当即放下手头事务带着一众官吏匆匆赶到那里,看看施加肥料的农田长势究竟如何。

    而这时,杨敏正在此处与那些农民们展开大规模的农作活动,长势如此甚好的稻谷,他们怎能忽视?

    他们走在田间小路上,一路都是浓厚的稻香气息,董允率领这些官吏们一边前行,一边享受着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慰藉,自立国以来,他们每日都在朝堂或者是家中来回折返,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放松自己的心情。

    这不,得到都江堰的消息,董允当即动身,一来是想让大家放松放松,前线的战事暂且还算稳定,离开一段日子也没有太大问题,二来也是要见识见识李休的想法到底能不能使得大汉的农产量提升一个幅度。

    “休昭,汝以为那片农田会是怎样的?”张裔走在董允身后比较好奇地问道。

    听着张裔的询问,董允笑吟吟地说道:“君嗣啊,那么君心里认为的那片农田会是怎样的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