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书献策

    忙完施肥的事情返回成都后,诸葛亮立刻投身相府事务,这几天一直都是董允这些人在忙,听他们说,在陇右的那些羌人得到了朝廷的分下去的耕地,已经开始着手学习农耕技术。

    而被征辟为仓曹掾属吏的姜维,则是每日跟随董允学习处理地方政事, 相较于一郡之事,他还尚可游刃有余,但全国事务掺杂在一起,那可真的是焦头烂额。

    “丞相!”

    众人在政事堂如同忙碌的蜜蜂四处奔波,诸葛亮带着一干小吏走进府衙的那一刻,身处堂内工作的所有属吏都停下了手中事务向其拱手行礼。

    “嗯, 诸君这些日子辛苦!不知近期陇右羌胡有何其他事务?”

    只见他又换上了他那身道风仙骨的鹤氅, 真不愧是诸葛亮, 下可身着布衣为百姓,上可身着官袍为丞相,如果寻常人没有见过身着布衣的丞相,可能还真的会把他当做寻常百姓了。

    站在堂内右侧书案的郭攸之闻其言当即拱手回应道:

    “陇右羌胡对大汉的政策很是满意,各部首领纷纷派来使者前来道谢,并承诺今后与大汉和谐相处,永不背弃。”

    “哦?哈哈……诸君还不可掉以轻心,若不能使彼等其心归附大汉,将来还是会矛盾不断,直至彻底决裂。”

    诸葛亮点点头,然后走到上位面向眼前众人坐了下来。

    “伯约在何处?”

    “回丞相,伯约正在大校场与众军练兵,近期处理羌胡事务,少不得彼之功劳啊!”蒋琬点点头,对于这个年轻人,他也很看好。

    姜维自入汉一年以来兢兢业业,深受朝廷群臣重视,不光是诸葛亮自己, 就连那些益州派系的官僚都对他的能力颇为看重。

    不过由于是诸葛亮的门生, 这群人也都不敢轻举妄动,毕竟他现在已经被丞相未来接班人的身份给束缚住了,想要拉拢几乎不可能。

    说到这里,诸葛亮忽然提起了还在汉中休养的马谡,这半年来他与马谡多有书信往来,邓芝也已经从汉中回到成都述职,可以说恢复状况还算不错。

    “哎……”诸葛亮一想到这件事情就犯难,他那双眼睛扫向周围官吏,少了一个马谡,感觉真是有些空荡荡的。

    踏踏踏——

    突然,门外走来一名驿使,他手里还拿着一封书信,看样子是给诸葛亮的。

    “丞相,汉中马谡有信一封交予君手。”

    “嗯,呈上来罢!”

    驿使双手捧着书信走上前去,把这封书信交给了坐在上位的诸葛亮。

    接下书信的诸葛亮忽然微皱眉头,因为眼前的驿使又从腰间信壶中抽出两札竹简递给了他。

    “这是……”他看着眼前这两札竹简微微一愣, 而后放下手中书信又接下竹简, “是幼常所写?”

    “是,不过还是请丞相先看书信。”

    “嗯?这是为何?”

    “幼常公特意吩咐。”

    “哦……”

    诸葛亮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先是一封书信,而后又送来两札竹简,马谡这是要干什么?

    他把这两札竹简放在一旁,又把那封书信拿在手中并拆开,那整洁规正的字迹让人眼前一亮。

    “丞相见安,罪徒谡拜上。谡命不久矣,对外向丞相言语身体好转,事实却是病入膏肓,还请丞相谅解。”

    “十数年来,谡深受丞相厚恩,谆谆教导不敢忘之脑后。然街亭一役,罪徒险些致使大汉败北,实乃谡之罪也。”

    “今写此书,欲向丞相献上一策:朝中文武众心难齐,中都护李严虽才能出众,但诡诈多端,丞相可用而罢之。”

    “赋闲之臣来敏,其心难断,屡犯法令,据成都来报,彼每隔几日便会出入中都护府,时日已久,必成大祸,可使其虚职而不可用之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