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的安排

    “什么?!大司马去矣!!”

    “这……大司马居然死矣……”

    果不其然,这个消息的确是令朝野震惊,曹真站在群臣中间环顾四周,哀伤、悲痛、抽泣之象接踵而至。

    尤其是坐在龙椅上的曹叡,他的反应是最强烈的,本来胸中怒火未平,却又遭了这等令人悲痛欲绝的事……

    这群魏国皇室宗亲们无不感叹悲伤, 曹休可是被武皇帝誉为“曹家千里驹”的人,而这匹千里驹怎么会马失前蹄?

    只见曹叡眼角之间潸然泪下,或许只有身旁的宫人与宦官知道曹叡在这朝堂之上流下了眼泪。

    “………”他的表情没有表现出悲痛,也没有任何多余的哀伤之态,而是借着擦汗的由头,将眼角的泪花擦去。

    站在这殿陛之下的曹真观察入微,这个侄子的忍耐与心气着实让人值得刮目相看。

    “陛下!此刻并非哀伤之时, 如今我军新败, 且大司马去世, 淮南前线不可一日无帅,还请降诏另选主帅坐镇淮南!”

    忽然,大鸿胪刘晔这时手持玉笏走上前来向曹叡提醒有关选拔主帅顶替曹休位置的事情。

    他说的有道理,这个时候不是悲痛哀伤的时候,此时淮南前线三军无帅必会引起混乱,那该派谁去担此重任好呢?

    “臣请前将军满宠出镇淮南为将!”这时,曹真思索一阵走上前来向曹叡提议道。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议论纷纷,对于前将军满宠的能力众说纷纭,有说他乃酷吏出身,少经战阵,不可大任。

    也有说他文武兼备,在此次石亭之战中表现突出,与贾逵共同阻击陆逊伏兵,应该可以胜任。

    但声音最大的还是转任扬州刺史的王凌,诸多文臣称他才德兼备, 在青州时治理有方,此战又及时增援, 可堪称大任。

    一时间,朝堂之上居然相持不下,以曹真为首的武将都推举满宠为淮南主帅;以董昭为首的文臣都主张王凌当主帅。

    而曹叡此刻正烦在心头上,索性直接退朝,并叫曹真去东堂与他一面,这件事情要好好处理。

    “………”

    已经被忽视多时的刘晔心里早就把曹叡骂了个底朝天,当断则断,不断必乱。这点道理都不懂,还当什么明君!

    站在大殿中央的曹真双眼瞥向身后的张郃,二人互相对视一番后,他又转身向满朝文武高声喝道:

    “都嚷嚷什么!大司马病逝,陛下哀痛欲绝,更换淮南主帅一事,待老夫与陛下商榷后再做计较!”

    说罢,张郃这时带着一班武将转身离开了这里,只留下一群文臣傻呆呆地留在原处面面相觑。

    其实有些人都清楚,提出让王凌去淮南坐镇的那些官吏基本上都是与其交好的党羽,所以这就不能主观臆断。

    之所以曹叡直接下令退朝散会,是因为他还没有准备去迎接这么大一个难题, 曹休的死, 是否代表宗亲的衰落?

    “还愣着做甚,走罢!”

    只听刘晔那掷地有声地叫喊,整座式乾殿都萦绕着他的话语,所有人被他的这声喊叫提醒,都纷纷转身离开了这里。

    …………

    走进太极殿东堂,曹叡此刻就坐在上座龙椅揉捏着太阳穴,看来他的压力要比现在所有文武的压力都要大。

    “臣曹真拜见陛下!”

    “子丹叔父,私下之间就免此礼节罢。”曹叡抬起左手向其挥了挥,然后示意让他坐过来说话。

    紧接着,左右虎贲羽林都被曹叡屏退,并把东堂房门牢牢关好,声称在大将军没出门前,谁来都不见。

    “………陛下,文烈之死,的确出乎意料之外啊。”曹真终于显露出他那悲痛的表情,“这么多年,彼争功好胜,却没曾想……”

    说到此处,曹叡也忍不住心中的哀伤,那眼角的泪水再度迸发出来,大魏失去了一个能当重任的大司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