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帝国制造出连发弓弩

    楚云心中这么简单一计算,顿时万分兴奋。

    而且他这个计算,并不是无聊的思考。

    有了这个计算,他推算出,现在的所有领地,一百八十多万人口,只需要十五个杂交水稻研究基地就可以了。

    因为按照每个百亩杂交水稻研究基地,产出二万斤谷种,而且谷种可以留二代计算,并且每代杂交水稻产量都相当于是普通水稻产量的五倍。

    每个百亩杂交水稻研究基地,就可以解决十二点五万人的口粮问题。

    所以楚云随后,就根据整个领地的版图,挑选了三十个杂交水稻研究基地的位置,然后给这些镇的管理发了飞鸽传书,叫他们安排老农,前来大兴镇学习研究杂交水稻。

    明明只要十五个,却选择了三十个。

    一方面是领地扩增到五大王朝之后,地大物博,气候多变且复杂,需要更多的地方,来研究更适合当地生长的杂交水稻。

    另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杂交水稻谷种,更早地把杂交水稻推广种植,彻底解决粮食问题。

    处理完了杂交水稻的问题。

    楚云才想起,自己还要检查各地的水渠和河道,以免发生洪灾。

    不过,令他感到庆幸的是,今年风调雨顺,五大王朝各地都没有出现连续性的大暴雨,暴发洪灾的可能性不大。

    而且各地百姓,也服从命令,加强了河道和水渠的修理,应对洪灾的能力,大大增强。

    到雨季结束,都没有哪里爆发洪灾。

    这年,自然是大丰收的一年。

    楚云让各个镇的管理,统计了粮食产量,又让军队统领带人去核实,以免有人弄虚作假。

    令他感到高兴的是,经过计算,每一个镇的粮食,都可以确保百姓一日三餐吃饱,而且吃到明年秋收,都还绰绰有余。

    虽然有一定的原因,在于楚云使用耕地机,让百姓开恳荒地,扩增了耕地面积。

    但也很明显,原本的粮食产量,只要没有出现较大的天灾,都不至于让百姓们饿肚子,至少可以保证一日两餐。

    只能说,百姓们以前的赋税真的太过沉重了,苦不堪言。

    大魏王朝王城,巫医教总部。

    巫医教教主郑一舟,就像谁欠他五百万没有还似的,脸色要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因为他一直在等待着,安排在大赵王朝的卧底,用飞鸽传书,给他寄来造纸术。

    结果盼星星盼月亮,他都没有等到算了。

    安排的卧底,就这么过了大半年,最后什么都没有带回来,这让他很难向巫医教的众高层交代啊。

    他便是发了飞鸽传书,质问卧底头目:「为什么没有把造纸术发来?」

    卧底头目却是回复他说:「教主大人,楚云并没有在大赵王朝造纸厂,我们根本就没有参与到造纸工作中,怎么获得造纸术啊?」

    看了回信,郑一舟气得火冒三丈:「这个该死的楚云?为什么没有在大赵王朝修建造纸厂?别告诉我,他原领地的造纸厂,就可以供应五大王朝。」

    如果楚云知道后,一定会笑着告诉他,他原领地的十多个造纸厂,真的足够供应五大王朝的纸张使用了。

    毕竟他还没有,把教育普及开来,那一步也还比较遥远。

    现在纸张的运用,主要是各个镇的管理,用来做统计报表,给楚云写奏章,以及印刷一些重要的书籍。

    郑一舟后来又想到,楚云不仅有耕地机,还有打谷机,正是这两种机器,才让楚云扩增了耕地面积,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所以他又给卧底头目,写了飞鸽传书

    ,叫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把打谷机的制造技术,搞到手。

    然而,卧底头目却回复他说,和耕地机一样,他们参与了打谷机的制造和维修,但依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无法仿制出,楚云那种高效的打谷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