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扶桑

    紧接着,胥余又带领大家参观了玻璃厂。

    攸候喜这才知道,原来那些巨大的水晶,竟然都是人工制作出来的,而制作它们的材料,竟然是毫不起眼的砂子。

    乌苏里江两岸,分布着大片大片的农田,麦子已经开始抽穗。攸候喜发现这些穗子又密又多,心想这要是成熟了,得结出多少果实啊。

    其他的作物也都在茁壮地生长着,胥余告诉他们,这些农作物的产量比从前起码要高出一倍,现在每年产出的粮食,除了自己吃和拿来酿酒。还要作为动物饲料,喂猪、喂牛、喂马、喂鸡……

    为此,还开辟了专门的养殖场来养殖这些动物。如今,养殖场已经逐见成效,最迟到明年,平安邑居民的餐桌上每顿都会有肉。

    参观完这些,已经是中午,胥余带着大家去用餐。

    午餐十分丰盛。

    考虑到攸候喜等人已经吃了四年的鱼了,所以任何海产都没有。

    用番茄炖煮的大块牛肉,让人胃口大开。

    入口即化的红烧肉夹着馒头吃下去,让人感到无比的满足。

    从江南带回来的小白菜青翠欲滴,淋上用蒜蓉、蚝油、生抽调和的酱汁,不仅美味,还十分解腻。

    攸候喜等人吃得不亦乐乎,满头大汗。

    吃完饭送上水果,是冰镇的草莓。红艳艳,冰凉凉,一口一个,满头大汗顿时消失不见。

    午饭吃完,攸候喜喝着茶,不禁感叹,自己活了四十年,感觉全都白活了。

    直到来了平安邑,才让他明白,这……才是人生啊!

    第二天,胥余又带着大家参观了延边,见识了炼钢的全过程。攸候喜见这座城居然都是异族人,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炼铁如此紧要之事,商族人口不到一千,剩下一万多人都是异族。虽然说核心工艺还是掌握在商族手里,但万一他们起了异心……

    胥余等的就是这句话,立刻提出将攸候喜带回的军队分出两万人入驻延边,让商族成为多数。

    攸候喜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并向胥余表达了自己的忠心。

    胥余本来就是王族血脉,他真心拥护胥余为王,以胥余马首是瞻。

    他带来的士卒,全都是大商的子民,也就是胥余的子民,胥余自然可以随意调配。

    这两天,他已经见识到了箕子的实力。自己带着这么多人在海上漂泊数年,一事无成。而箕子在却在此地建造起了庞大的势力。

    想要重返朝歌,他没这个能力,箕子有。而起箕子不仅可以带他重返朝歌,还可以给他神仙一般的生活,让他享受人生。如果没有箕子,他要如何住得上那种窗明几净的房子?吃得上那些美味绝伦的食物?

    于是,胥余向他和盘托出了自己的计划。

    包括派遣一万人参与织城的建设,派遣两万五千人去营建长春城,

    以及,东征扶桑诸岛,劫掠绳文人修建各城之间的连接道路。

    攸候喜见箕子有此雄心,立即表示愿为马前卒,随箕子东征。

    ……

    平安三年,七月。

    经过两个月的充分准备,胥余在平安邑举行誓师大会,率领三万大军,正式东征扶桑诸岛。

    此时的绳文人男女老幼加起来也不过十万之众,还分布在多个岛屿,以部落的形式聚集,互不统属。没有城邦,更没有国家。

    他们连青铜器都没有,还在使用石器,出动三万大军,实在有点小题大做。

    但是,胥余考虑到一个个的岛屿实在不少,上了岛还要到处抓人,抓了人又要装船,运输,安置,实在是麻烦,所以还是多多益善的好。

    不仅仅是出动三万大军,平安邑也在做着准备工作,兴建大量木屋,供岛民们居住。经过这几年,胥余也搞明白了,最初对台风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