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校

    苏蜀心情疲惫,从母后的宫中走出来。

    他回到自己的寝宫之中,仔细回味着母后的教导。

    这些事情除了母后会认真教导他,其他人绝不会与他谈论这种事情。

    即便他撞的头破血流,那些人也不会多说一句。

    苏蜀看着自己寝宫的环境,哪怕离开两年,这里依旧是一尘不染。

    看房间的整洁程度,每日都有人打扫,连屋内的摆设都于两年前没有多大的差别。

    宫中的侍女见到苏蜀回宫,她们开始还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恭敬的行礼道:“拜见殿下。”

    苏蜀摆了摆手,让这些侍女退下。

    他在宫中召集心腹,从这些人口中了解,帝国这两年的变化。

    苏蜀从报纸上看到的消息,只是帝国允许百姓知道的消息。

    这些事情有什么内幕,只有内部人士才能了解清楚。

    时间已经是傍晚,苏蜀从心腹口中,了解到这两年帝国大事如何发生,隐藏在其中的内幕。

    苏蜀唯一安心的事情,他的势力在这两年,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

    他离开帝国,这些人安分守己,只管自己职责之内的事情。

    这样做反倒是摆脱两方势力倾轧的漩涡。

    这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势力没有受到损失。

    苏蜀听到门外响起脚步声,随后就有人轻叩房门。

    他知道如果没有重大事情,宫中的人不会打扰他。

    苏蜀命令外面的人进屋。

    一名四十岁左右,母后王文君的心腹,负责宫中事务的女官走进来。

    女官恭敬的说道:“殿下,陛下派人请您前往乾清宫。”

    苏蜀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刻神情一震,不敢耽搁时间,直接前往乾清宫。

    父皇处理完军国大事,终于能腾出时间见他。

    苏蜀回到京城,知道父皇必定要了解他的情况,他早已经准备好一切,等待父皇的召见。

    他很快来到乾清宫门前,这里依旧很朴素,它与两年前基本没有任何变化。

    苏蜀推开门走进乾清宫,他看到父皇依旧在伏案工作。

    阅读大臣的奏疏,批阅大臣的请示。

    皇帝苏河时隔两年,再次见到大皇子苏蜀。

    特别是了解大皇子这两年的表现,他心中非常满意。

    苏蜀能坚持跟随舰队,走完这趟路程,在苏河心中就已经合格。

    大皇子表现得更好,获得了舰队上下一致的赞赏,还学会绘制海图和使用六分仪。

    通过这个细节,就能表现出苏蜀是在认真的学*******苏河在大皇子苏蜀出发之前,他都准备好苏蜀坚持不下去,提前回来的预案。

    这是皇帝苏河对于苏蜀的考验,他完美的完成这个考验。

    帝国的继承者,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强大的毅力、不被情感左右的理性。

    传统观念的好人,必定是昏君。

    对待自己身边人太好,受灾的必定是全国的百姓。

    只有理性大于感性的政治生物,才能时刻以帝国和自身利益出发,在每一个重要的选择面前,作出符合帝国利益的选择。

    这也是民间传言,皇家无情的原因。

    皇帝苏河放下手中的奏疏,他挥手让人给大皇子苏蜀赐座。

    他看到苏蜀紧张的坐在凳子上,语气柔和的询问道:“蜀儿,你跟谁舰队行动,前往藩属国与欧洲。

    这一路走来,你有什么疑问和建议。”

    皇帝苏河准备考校大皇子苏蜀,看他这一路的历练,是否有所得。

    大皇子苏蜀的表现让他满意,皇帝苏河也不介意给他多加加担子。

    培养继承人,要尽早开始。

    大皇子苏蜀在海军舰队生活了两年,他对于军队的了解会更加清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