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

    4335年(公元1638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苏河在唐山火车站登上火车,他第一次出巡考察地方结束,踏上返回京城的旅途。

    唐山知府张元硕看到皇帝苏河带着文武官员登上火车,他紧张的心情立刻变得舒缓。

    皇帝苏河在唐山府停留每一天,他身心都处在煎熬之中。

    生怕唐山府治下哪一个地方出现问题,他直接被皇帝苏河罢官。

    张元硕作为一个官迷,他又想实现自身的抱负,罢官会让他痛苦一生。

    他十几年寒窗苦读取得进士。

    踏入官场之后,从一名知县辛苦奋进数年,才取得知府这个人人羡慕的官位。

    唐山府是全国有数的大府,能抢到这个位置,他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张元硕做好唐山知府,他都有希望像王言虎一样,从知府位置上直接升任巡抚。

    他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响起,看到专列缓缓启程。

    张元硕带领唐山府官员,冲着专列鞠躬行礼,为皇帝苏河送行。

    他等到完全看不到火车,这才直起身,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张元硕长呼一口气,自己今后一定要当清官。

    他没做出什么坏事,都这样担惊受怕,不是当贪官的料子。

    ………………………………

    苏河所在的这节火车车厢比较冷清。

    他下达旨意,让所有随行的官员,都要根据这次出巡的所见所闻,针对某一件事情,写出自己的建议。

    官员们都在其他车厢互相讨论。

    负责工业的官员最容易,这次出巡主要考察工业,他们有太多的内容可以写。

    都察院等三法司官员,在天津办理大桉,他们也有太多的东西能写。

    李青木等海军,见识到铁甲蒸汽船,可以畅想未来的铁甲舰。

    最纠结的官员,就是与这些都不沾边的官员。

    他们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才能写得精彩。

    这次写的奏疏,皇帝苏河肯定会亲自阅读,这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谁都不愿意放弃。

    如果写的太差,让皇帝苏河认为自己能力太弱,因为这种事情被贬官,真的不值得。

    苏河看着站在车厢中,一脸忐忑的吴庸。

    “吴庸,你已经解决水洗煤技术。”

    吴庸昨天傍晚汇报,他已经完成水洗煤技术。

    苏河的行程早已经规划好,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六,再有五天就是除夕节。

    身为大华王朝的皇帝,苏河必须要在除夕之前返回京城,有许多重大礼仪离不开他这个皇帝。

    他已经没有时间,亲自观看水洗煤技术,能达成的效果。

    苏河让吴庸一同返京,这是个人才,送到科学院深造,今后也许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吴庸听到苏河的问话,他神情有些紧张,但听到技术问题,他非常流利的讲述水洗煤技术。

    “陛下真知灼见,臣听从陛下的吩咐,把刚开采出来的煤炭,用水清洗一遍。

    我经过数天实验,找到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清洗方式。

    经过清洗的煤炭,里面的硫含量明显降低,其他杂质也降低很多。

    这些煤炭不练成焦炭,它们直接燃烧,只比焦炭产生的毒气多一点。”

    水洗煤技术一点都不复杂,吴庸耗费这么长时间,主要是等待水洗的煤炭被烘干。

    现在是寒冬腊月,水洗完的煤炭放在外面不管,就会在外面结一层厚厚的冰。

    吴庸多次试验,才模拟出夏天正常水分蒸发的环境。

    他可不想因为环境出现差错,导致水洗煤技术在夏天使用时出现差错。

    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他会承担更大责任,那还不如没有研发成功这项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