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的三下五除二

    所以户部的人表现的非常的平静。

    当然可以说是他们在进行着思考。

    朱由检看着大臣们如此,心中冷笑。

    这些人,嘴上这样说。

    其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说。

    于是,他道:“诸位大臣的耳朵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朕可没有说要加征商税。”

    “不行,盐税也不行。”

    “是啊,陛下,这就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要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那么这件事就会被无限放大,我们坚持两百年的祖宗之法,怎么能够就这么的轻易更改?”

    “不行,陛下,这个口子绝对的不能够开。”

    “夫立志者,人衡……”

    “子曰,得道者多……”

    ……

    大臣们一个个的就好像是被抓住了尾巴的猫,开始了快速的跳动。

    大家一个个的表现出不来了自己所说的话是真话,是为了国家。

    哪怕是这些商人很让他们瞧不起,很让人不齿,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们也不想要让商人收税。

    商人收税。

    那就和农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毕竟士农工商。

    农人的子弟是可以进学的,是可以有朝一日考中秀才考中举人甚至考中进士的。

    这样的一个阶层,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好处,那就是因为他们纳税。

    他们给国家纳税了。

    所以才会有了这样被国家允许考试的机会。

    但是如果商人也纳税了。

    那么你让不让商人考试?

    所以,这些读书人们真正到最后维护的还是他们子弟的进学的机会而已。

    毕竟,商人有钱,如果再有了势5的话,对大家的影响将会是非常大的。

    朱由检看着他们一个个的引经据典的,真的想说,你们的眼界呢?

    “户部,你觉得呢?”

    朱由检看着其他的人在那里阻止,唯有户部尚书不说话,便问道。

    “陛下,臣以为,开商税不可行,不然我等士子和商人无异。但是我大明已经两百余年了,真的到了非常臃肿的时期,每年的税收就那么多,但是用钱的地方太多了。老臣今年才刚刚的入了户部,但是臣的白发多了一缕一缕的。”

    这是啥?

    没钱愁的啊。

    各处要钱。

    你在这个位置上,哪怕是你没有管过钱,但是也会慢慢的变成了精打细算。

    所以,朱由检此刻听到了户部尚书这么说之后,于是点头道:“爱卿的白发,朕是看到了。但是你应该想得是如何的填充国库,而不是一直的和朕要钱。朕的钱都是大明的,赈灾,拨款杨洋没有少,但是却要明白,这个钱也是有花完的时候。”

    “陛下,臣倒是觉得这个盐税是完全的可以的。原本的宫内内官衙门内,就在全国各地有矿监,税监等。这些钱每年虽然不多,但是能够解决很多的事情。而我户部如果能够管全国的盐税的话,那么收入可以有田税的五成以上,一年下来,国家的国库也就不会再变空了。”

    户部尚书这句话说出来,其他的人都是侧目。

    不过他继续的说道:“不过,陛下,您要把那制盐的办法告知地方,这样生产出来的盐才能够卖得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收到这么多的税银。”

    户部尚书之所一这么说,自然是想到了这个盐的好。

    有了这么好的盐。

    然后在各大盐矿的产地,自己只需要外派一些官员在这里进行征税就可以了。

    事情非常的简单,不用干活,只需要等着他们把盐税送来,然后钱就进了户部了。

    至于其他的运输之类的。

    完全的不用操心。

    这个驿路已经是打通,全国各地的货物在进行这样的运输中,盐这种东西又是必须要品,那么他们自然是就能够传到很远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