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战争

    一月之间,六个豪富之家被抄家灭族。

    民间人心惶惶。

    唯一让百姓感到高兴的事情,就是陛下将养在宫中的狸奴免费送给民众。

    当然不是谁都有。

    再怎么愚笨的人都清楚,宫里不可能养那么多的狸奴,所以,负责审核的卫尉,挑选的多是有幼童的家庭,说是要借助天子的贵气,震慑鬼神,保佑孩童能够顺利长大。

    这事办的漂亮,得到了全体百姓的赞颂。

    小小的猫咪仿佛成了一个一个的特使,从宫中来到了百姓的家里,拉进了皇室和民间的距离。

    事情虽小,对民心的影响却大。

    无形的认可价值万金。

    刘襄觉得这样的事情,值得提倡,便将送猫定为永例,期待此事成为一项与民同乐的传统。

    时间在大族、豪富的惊惶和百姓的热议之中渡过。

    抓贼抓了两个月,抄了十一个家族,刺杀之事总算翻篇了。

    因为炫富、跋扈、欺行霸市而被捕之人,该治罪的治罪,该罚金的罚金,朝廷收了上万斤的黄金,然后在四月初,推出了新的税法,对贵重商品和奢靡之物课以重税,以示警醒。

    心里反对的人很多,可刚刚经历了整顿,谁也不敢开口鼓噪,只能忍了下去。

    「重税之下,走私必然猖獗,将农税改制而空余出来的计吏,调往各处市集、关卡,成立税务稽查司和市舶司,严查商税事宜!」

    只要收税就会有走私,这是个连体婴儿,分割不开的,刘襄只能吩咐糜竺建立专门的官署,严防严控。

    最高只有五税一的商税,还打击不了行商的热情,毕竟一匹丝绢拉到安息,就能换到半斤白银,宫中出品的白砂糖价比黄金,即便那些粗糙的红糖,也是价值极高,利润何止十倍?

    更何况温润如玉的青瓷、白瓷,那可是有价无市,只要一出现,必然引发哄抢。

    大汉的其他商品,也因为做工优良,而受到那些异族的大力追捧。

    钱途似海呀!

    长途贸易在太史慈返回长安之时达到了另一个高峰。

    他带回来了十几个国家的朝贡使者,以及当地的特产。

    又带着新造的出来的六艘福船和飞剪船再次启航。

    南洋海贸正式开通,民间商队云集交州,冒险出海的不在少数。

    吸引他们的是香料和棉织品。

    可刘襄最看重的,当然是棉花的种子。

    让他没想到的是,印度半岛上的几个国家,居然没有一个有保密意识,听说一百多年前,棉花就传播到了贵霜王朝,现在,可能安息也有了,那些去西域的商队并未禀报这事,他自然是不清楚的。

    反正不管怎样,棉花种子到手了,就得赶紧安排试种,先在关中的实验田里,试一试能不能种活,以及摸索种植方法。

    这是刘襄第二次引进外国的农作物,希望棉花能够跟占城稻一般,适应大汉的土地吧。

    说实话,占城稻当初真的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他知道这种稻子成熟快,可比大汉原本的稻种减少了一两个月的成长期,直接促成了江南地区种植两季的耕作方式,还是让他觉得惊喜万分。

    种水稻的周期从四五个月变成了三个月冒头,这对农耕民族来说,不亚于天降瑰宝,淮水以南都可以实现一年两熟,就等着种子被大量的培育出来,然后全面推广了。

    最近的好消息一个又一个的传来,让刘襄始终笑容不断。

    接见南洋和印度诸国使者的时候,杨槯的捷报传来,征东大军水陆三万五千人,克对马国、一支国,渡过海峡之后,破邪马台诸国联军五万人,灭虾夷七国,俘虏国王四人,献于御前。

    这场东征,不出刘襄所料,摧枯拉朽都不足以形容战斗的顺利程度,三万多装备着钢铁战具,又是全员披甲的巨人,开着一千多艘大船,进攻还没达到铁器时代的小人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