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狸奴

    刘襄不是想要大量的储备黄金,搞什么金本位的货币体系。

    以汉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搞不了那些金融套路,水土不服。这个时代,一切都是围绕着粮食在运作。

    只有到了粮食大量结余,副产品大爆发的时候,才有可能进入以贵金属为担保的金融体系。

    也就是说,只有粮食毛了,才能轮到贵金属。

    货币这玩意,用什么制作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被天下人认可。汉人认可铜钱能买粮食,所以铜钱才是货币,而不是因为铜钱是货币,所以它能买粮食。

    这一点,要分清楚。分得清主次,抓得住本质,才能把问题看得透彻。

    黄金也是这个道理。

    他想要黄金是因为随着商业的发展,需要黄金介入大宗商品的交易,而整个大汉,用到黄金最多的就是他自己。

    各处工坊每天吞吐着巨额的物资,卖出成品,买入原料,铜钱重量大,数量也不够用,需要贵金属参与交易。

    他私库里面的黄金白银比国库里的还多。

    整个大汉王朝最大的制造商,那是开玩笑的吗?富可敌国都不足以形容他的财产,朝廷最精锐的十万大军,是他用私财养着的。

    要不是他本人就是皇帝,足够拉出去砍头五分钟了。

    虽说这会是家天下的封建王朝,可皇室和朝廷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这么说吧,大汉是他的,但他的不是大汉的。

    他的财产每天都在增加,大汉也每天都在强盛。按说,这种时候,是不用着急改革的,经济的发展会掩盖一切的问题,改不改都不会影响国力的增强。

    可它只是掩盖,问题并没有消失。

    刘襄想要在一开始就解决这些已经出现的问题,他清楚的知道,问题和矛盾会不断的出现,永远也解决不完。可既然发现了,就要去想办法解决,总比积累得越来越多,最终变成顽疾要好。

    那就积重难返了。

    唉!

    当皇帝好累呀,永远都有处理不完的政务。

    看着堆满奏案的上表,他突然有种厌烦的感觉。

    「我果然不是个勤政的工作狂。」他晃了晃脑袋,决定歇一会。

    走到殿门之外,站在回廊中,居高临下的看着未央宫的各处宫殿。

    宫内其实有些萧条,宫人不多,人气不足,很多宫殿都处于封存状态。不止未央宫如此,长乐宫和桂宫也是一样。

    宫殿看起来磅礴大气,可每年维护的费用,不是一笔小数目,自己也许是最抠门的皇帝了吧?富有四海,却连维护宫殿都心疼。

    那些奢侈无度的民间土豪,当真让人着恼。

    长安都传遍了,有个叫刘七的人,为了跟人斗富,用金箔贴满了十里的车队。金光灿灿,如大日行路间,炫耀得很。

    跟他相斗之人叫做娄圭,以彩缎为花,妆点了渭水两岸四十里的林木,以此宴客,称之为春回之宴。

    逼格很高,世人称羡。

    刘襄却想抄他们的家,这么有钱,干点正事不好吗?大汉还有很多人吃不饱肚子,只能数着米下锅。

    而那些富豪,甚至出现了以黄金珠玉为食的事情。

    参入金箔碎屑的上等葡萄酒,就着晶莹剔透的琉璃盏,那叫一个流光溢彩,佐以玉屑、珍珠粉调制的羹汤,号称延年益寿。

    大受追捧啊。

    这是钱多得把脑子烧没了吗?

    刘襄觉得这些人的智商有问题,吃这种玩意,就不怕重金属中毒或者肠梗阻?

    珍珠磨粉做化妆品之类的事情,他能理解,好歹有点用处

    。可直接吃珍珠,吃玉石,喝黄金,脑袋得有多大的洞,才能想出这么个自杀的好主意?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多了,什么奇葩都能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