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税改制与画饼钓傻子

    刘襄带着满心的烦恼召来了荀或和袁涣。

    肯定不是让他们解决猫咪泛滥的问题,而是商议改进税制的事情。

    两个难题。

    实物税改征钱币的推行,以及如何促进商业繁荣,以使商税增多。

    这事一年多以前就开始在朝中商讨,有不少的官吏上了奏折,提出来的问题和办法五花八门,但让人眼前一亮的不多。

    朝中官吏都明白,陛下的意思是减少征收农税的环节,避免运输的损耗,目的是进一步减轻农民的负担,有赞同,有反对,意见难以统一。

    至于商税更是众说纷纭,乱七八糟一大堆,但主流思想就两个,一是继续放开专营的商品,二是反对加税。

    刘襄的意思是促进商业,做大蛋糕,赋税自然增多,可有那么一批人,只看到了皇上想多收商税,便着急忙慌的上表劝阻,说的大义凛然,一副为民请命的样子。

    真实的目的,不过是怕自己的利益受损罢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利益,是个永远也避不开的话题。

    他希望今天荀或和袁涣能给他带来好消息。

    可两人带来的,仍旧是一堆的问题。

    商税没有好办法,还算情有可原,在不加税的情况下增长收入,确实难度不小。

    可田税推行不下去,这就不对了。

    农民基本上是不会反对收铜钱的,田税主要征收的是粮食和丝、麻。收实物税的时候,粮食要自己运,丝要自己煮蚕茧缫丝,麻要自己沤麻,都是麻烦事,且运输费用和途中消耗也由农民自己负担。

    改成收铜钱,会方便很多,直接卖给商人就行,省时省力省钱,只要把标准定的合理一点,官府和百姓都省心。

    这种事,傻子才会反对。

    推行不下去的原因,必然是妨碍了一部分人的钱途。

    「反对的人很多?有多少?」刘襄嘴角的冷笑,杀意凛然。

    荀或哪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苦口婆心的劝谏:「陛下操之过急了,如今大汉欣欣向荣,只需耐心等待,资财必然丰沛,府库自然充实,何必如此急躁?老子有云: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也。

    陛下励精图治,臣等皆知,但过犹不及,望陛下三思。」

    三思?刘襄撇了撇嘴,我思了一年多了。税改是肯定要进行的,无论有多大的阻力,都得推行下去。

    「积重难返的道理,文若岂能不知?现在不改,阻力会越来越大,以后再想推行,会越发困难。不能到了危急关头才被动的改革,那就晚了。

    朕旰衣宵食,爬冰卧雪,费尽了心力才打下来的天下,不是让那些蟊虫随意的啃食祸害的。

    自明年秋税开始,一律征收铜钱,至于如何制定税费,参考往年的价格,你们商讨出一个章程来。各地物价不同,税收也要有相应的调整,不可一概而论。….

    自明年开始,收税时间改为九月末,错开秋收粮价下行的时节,以防女干商趁收税在即,农民不得不卖粮筹钱的机会,肆意压低价格,做出谷贱伤农之事。

    袁涣,拟订诏书吧。」

    见两人还要再劝,断然说道:「朕意已决,拟诏!」

    「臣,遵令。」

    田税的事情给了一年多的缓冲,可最后还是要自己强力推行,刘襄有点恼怒。

    他再次询问道:「有多少人反对?难道要朕派出锦衣卫,才能得到答桉?文若,曜卿,为何不言?」

    荀或心中叹息,我哪敢在你的火

    头上回答这个问题,就怕血流成河呀,只好继续劝解:「启奏陛下,反对税改之人,并非贪腐之徒,只是政见不和,认为此法不够稳妥,望陛下暂息雷霆之怒,莫要错杀了良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