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

    鲜卑王廷所在之地,是姑衍山西南角的一处山坳,正北和东北方向有山岭阻挡寒风,东、西、南三面都是平坦的草原,余吾水从山中而来,自北向南流经王廷所在,后又折而向西。

    依山傍水又能躲避严冬的寒风,这是一处绝佳的越冬之地。

    单于金帐设在山脚的缓坡上,山坡之下是绵延二十余里的帐篷和畜栏。原本这里生活着八万鲜卑牧民和二十多万的牛羊马匹。

    如今,牲畜还在,鲜卑牧民却不见了踪影。

    刘襄知道,如果自己想要掌控草原,其实不该杀得这么狠。

    可这里太远了,气温也太低了,付出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

    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犹如鸡肋。

    虽然西域也很远,可开通商路之后,大汉可以跟安息帝国、贵霜帝国,甚至是罗马帝国做生意,收益很高。

    漠北草原完全比不了。

    仅仅是鲜卑王廷这里,冬天的气温就能降到零下四十度,再往北更冷,而现在又赶上了小冰河期。

    开发两湖和开发漠北,哪个更划算?不言而喻。

    他连东北平原都只选了辽河,没有再向北方扩张的想法,至少在江南开发完成之前,大汉没有精力北进。

    他知道千百年以来,北方草原是中原大地最大的威胁。

    商周时期的山戎,秦汉时期的匈奴,被匈奴打败的东胡而分裂出来的鲜卑、乌桓,还有南北朝时期的柔然,隋唐时期的突厥,以及打得大宋满头包的契丹、女真、蒙古。

    都在这片草原发展壮大。

    史书上记载的一桩桩一件件游牧民族南侵的事件,他都清楚。

    可现在不是时候。

    解除边患不能只靠占据敌人的地盘,光占地是没用的。

    即便他此时占据了漠北,中原王朝就真的没有北方的边患了吗?

    不会的。

    草原的北边还有丁零人和坚昆人,丁零人的北边还有通古斯人,通古斯人的北边还有萨摩耶德人和尤卡吉尔人。

    一个一个的打过去吗?

    以大汉的国力,根本做不到。

    依靠占据地盘而消灭敌人的想法是不对的。

    强大己身才是王道。

    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北方草原乖得像条狗,等中原衰落,他们才会化身成狼。

    敌人到底是二哈还是狼王,完全取决于自己是不是足够的强大。

    所以,他这次就是来shā • rén 的。

    人口才是强大的基础。

    这次北伐,不为占地,只为减丁。

    削弱草原的人口,减缓漠北崛起的速度,等他再修炼一段时间的内功,等到江南开发出了成果,等到大汉恢复元气。

    他还会再来。

    那时候才是考虑把漠北纳入版图的时间。

    他当然不会任由草原孕育出一个又一个能够威胁汉人的游牧民族。

    不着急,慢慢来。

    先扼杀掉鲜卑人南下的威胁再说。….

    屹今为止,中部鲜卑已经被灭,东部鲜卑被重创过一次,人口减半,西部鲜卑是损失最少的,这些年被度辽营骚扰,但没经历过大战,主体实力保存的不错。

    算起来,鲜卑人大概还有三十来万,主要聚集在弓卢水流域、燕然山一带和阴山以北的草原。

    一个在正东,一个在西南,还有一个在正南,刘襄准备一一拜访。

    当下最重要的有两件事,派人沿着余吾水向下游,彻底剿灭魁头部散落在外的族人,以及狼居胥祭天、姑衍山祭地。

    灭了北

    狄王廷,当然得装个逼。

    装逼的同时还能振奋士气,何乐而不为呢?

    度辽营和屯骑营被派了出去,至于被征召而来的休屠部和归化的鲜卑人,他们又重新干起了放牧的老本行,十七万的牛羊需要人照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