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有金山

    荀彧和荀攸来得很快,他们一个在中央官署,一个在光禄勋的值房,离御书房都不远。

    「拜见陛下,陛下万安。」两叔侄行礼拜见。

    「朕安,都坐吧。」刘襄手持宝剑挽了个剑花,小小的显摆了一下,作为一个剑客,能养出一把宝剑,是极为自豪的事情。

    荀彧微笑着夸赞:「好剑!」

    「剑刃泛紫,这是养剑大成了?臣闻古有绝世剑客养剑大成,剑光青紫,吹毛断发,今日托陛下的福气,能够亲眼目睹如此神兵,真乃平生之幸也!」荀攸的马屁拍得很是流畅。

    被比做绝世剑客的刘襄有点脸红,他虽然练剑十二年,但面对认真的史阿,一剑都走不过。

    当然啦,荀彧叔侄肯定是打不过自己的。

    这一点,他非常自信。

    而养至大成的宝剑确实罕见,因为太难了。

    一来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养剑这回事,会的人不多,也都秘而不宣。养剑不是干擦就行的,还得配合秘药。

    所谓的秘药就是类似滑石粉、润滑油之类的玩意。

    这只是第一道门槛。

    二来,是即便知道了方法,还得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很考验耐性,非常不容易。养剑期间沾了水、染了血、起了锈,处理起来相当的麻烦。直到剑身完全覆盖了一层类碳质的薄膜,才算养剑大成,不怕锈蚀。

    这属于古代版的镀膜防锈技术。

    剑身在锻造之时留下的一些肉眼不可见的毛刺、坑洼、杂质,被替换、填补,所以剑刃会更加的锋利。

    这些就是养剑的目的。

    没有多么的玄奇,剑身材质不会有变化,该卷刃还会卷刃,该断还得断。

    就算拿个破铁片子,只要磨的够薄,照样吹毛断发,只要肯下恒心,照样能养成「紫青宝剑」,但不耽误它被材质优秀的利刃劈断。

    刘襄收剑入鞘,寒暄两句拉进一下君臣的关系就够了,该谈正事了。

    「朕要开启海上贸易,交州极为关键,那里不能乱,公达可愿为朕经营此地?」

    「臣愿往。」

    荀攸心中清楚,陛下虽然在问他愿不愿意去,可要是真的理解成询问他的意见,那就是失了智了。

    除了应命,他没有别的选择。

    再说了,能承担重任,一展抱负,总比终日无所事事要强得多。

    干脆利落的回答让刘襄很满意,提点道:「通往天竺的航道正在勘察,船厂也在试做通商的大船,这条航线比西域商路更加重要,交州的一切都要以此为重,公达要费心了。」

    荀攸不怕艰难,越是难以完成的事情,才越能展现自己的能力,为了能够精准的掌控交州的局势,他需要知道一些陛下的态度,于是,询问道:

    「敢问陛下,士燮当如何处置?」交州的战事他了解过,士燮投降之后,被软禁在了广信城内,正在等待朝廷的诏令。

    士家四兄弟的安排没什么可保密的,刘襄直言相告:

    「迁士燮为郁林太守,命其领兵攻打林邑国,林邑除国,改为林邑郡,南海太守士武迁林邑郡太守,合浦太守士壹迁日南太守,与九真太守士??一并随军作战。

    公达就任交趾太守,兼任交州刺史,到任之后,需要配合此次南征,将占城稻送回朝廷,也可在交州推广。」

    荀攸听到这个答案,明白自己需要在士燮手中夺取南越人的民心,而不是剿灭越人作乱。目的明确就好办,陛下不想交州混乱,他也不想。

    只有民间安稳才能保证商路通畅,他分得清主次。

    「臣定当竭尽全力,稳定交州,保障与

    天竺通商之事。」

    「稳定交州并不容易,那块天南之地汉民不愿去,朕也不想强制迁民。但交州有金山,可吸引富户大族投入人力物力,帮助公达开发交州。」刘襄不等荀彧和荀攸发问,继续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