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有四京 千秋万代

    京这个字的份量很重,除了国都之外,没有哪个地方有资格称京。即便是国都,也不会直接以京命名。

    刘襄一句「建南京」,落在荀或等人的耳朵里,便是要迁都的意思。

    迁都可是天大的事情。

    于公,王朝的政治中心转移,牵连甚广,不是说动就能动的,与都城配套的府库系统、交通系统、防御系统,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建成的。

    长安外四关,洛阳外八关,这些都是京城不可或缺的防御关卡。

    南京有啥?

    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南京要建在哪。要是在一片白地上建国都,那可是相当浩大的工程,必然是动摇国本的事情。

    于私,各家都在长安置了产业,扎了根,一迁都,损失太大了。朝中的大小官吏,还有长安周边的百姓,肯定是不愿意的。

    于公于私,这南京可建不得。

    荀或顾不上什么深思熟虑了,当先劝谏:「请陛下三思,迁都之事万不可行!」

    一定要打消皇上迁都之意,长安汇聚人才、物资,越发繁盛,且势头不减,大有赶超昔年洛阳之态,一旦迁都,大好形势必然尽毁。

    沮授也跟着劝谏:「陛下,关中内有八百里沃野与民生息,外有四关拱卫,此帝王之基也,陛下为何弃之?」

    「迁都之事,动摇国本,望陛下三思!」刘表也是不同意迁都的。

    范贤倒是无所谓,他跟着陛下从涿县迁到邺县,再从邺县迁到长安,迁徙治所也不是第一次了,在他的观念里面,皇帝在哪,哪就是国都。

    刘襄笑嘻嘻的看着迫切的想要劝服他放弃迁都的几个重臣,心里觉得事情成了一半。

    他突然说建南京,确实有逗一逗这几个人的意思,但最重要的目的不在于此,而是要为建城减轻阻碍,毕竟南京的规模是比照着都城来的,不是个小工程。

    鲁迅先生有一句话,特别的有道理。

    他说: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间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扇窗,大家一定不允许。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愿意折中一下,同意开窗了。

    所以,刘襄学以致用,看着急躁的,想要劝服自己的几个重臣,抬手止住了他们后续的话语,慢悠悠的说道:「朕,何时说要迁都了?建一座城而已,为何众卿如此焦躁?」

    诶?

    不迁都啊?

    荀或等人瞬间放松了下来。

    建城好,建城好!

    建一座城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要不迁都就行!

    几人长舒了一口气,把心脏又放回了肚子里。

    「陛下如此消遣臣等,有失风范!」荀或觉得皇上的心眼大大的坏了,如果不是怕形象受损,他真的很想翻个白眼给皇上看看。

    听到这话,刘襄觉得,事情成了,以后倒是可以多玩几次这种套路。

    ….

    但建南京城,他还是要解释一下的,以免君臣之间有了嫌隙:「天有四德,元亨利贞;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年有四时,春夏秋冬。此为天之道也,朕,欲建四京,震慑天下。如此一来,汉有四京,东南西北,威临八荒liù • hé ,佑我汉人,绵延不绝,千秋万世!」

    这句话,既包含了地缘战略,也能扯上先贤思想,还能和天道挂钩,扇动性很高,挺能忽悠人的。

    特别是熟读经典的汉朝古人,他们真的非常吃这一套。

    刘表已经摇头晃脑的念叨上了:「天有四德,元亨利贞;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年有四时,春夏秋冬;汉有四京,东南西北。此天道也,佑我汉人,千秋万世!

    陛下洞悉天机,臣,为陛下贺!」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