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猛将他爷爷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奔驰的马群,吠叫的猎犬,打破了猎场的平静。

    铁蹄翻飞,泥沙四溅,枯草碾作尘埃。獐兔奔逃,豺狼胆颤,鼠雀为之惊惶。

    五六千骑,声势浩大,冲过丘陵、沟壑,在原野上肆意驰聘。

    马儿嘶鸣,人声呼喝,你争我赶,毫不相让。

    刘襄骑在胭脂上,看着那些撒欢的年轻人,高兴的大声赞赏:“勇武之气勃发,好!非常好!大汉就是要如此的朝气蓬勃。”

    汉代是个尚武的王朝,无论世家还是寒门,有条件都会学习骑射和御车,这是正统的君子六艺,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不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允文允武才是汉人士子的追求。

    真正缺乏武力的,是底层吃不上饭的黔首和流民。

    这次随驾田猎的年轻人,皆为官吏子弟,教育资源并不少,又经过了急行的挑选,没有特别拉胯的存在。

    说是年轻人,其实绝大多数比刘襄小不了几岁。

    随侍在身边的一众官吏也在大声喝彩,里面有自家的后辈,当然得好好的捧场。

    曹操趁兴进言:“陛下何不调度众人围而猎之,也让这些小儿辈,见识见识圣人统领骑兵的风采?让他们开开眼界,得见高山!”

    此言一出,附和者众。

    “陛下乃世之名将,若能指点一番后辈小儿,那是他们的造化!”

    “陛下趁围猎之机,教导后辈子弟兵法战阵的学问,实乃佳话也!”

    “后辈小儿从未见识过高山绝巅,陛下当教导之,以免生出骄纵之气。”

    刘襄笑着摆摆手:“孟德过誉了,诸位,过誉了!朕哪里称得上高山,以往作战,皆是士卒用命,寡人可不敢贪功。”

    他不想指挥这群散兵游勇围猎,太累。

    此次出猎,只有一千五百羽林骑随他出营,再刨除随行官吏和他们的亲随,有将近三千人是十四五到二十冒头的年轻人,这些人的骑射、武艺还可以,但没有接受过训练,纪律性太差。

    说好听点,叫做有骁锐之姿。

    说不好听点,这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统领他们?

    那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他拒绝的意思很明显,一众官吏都觉得特别遗憾。

    为什么遗憾呢?家中子弟少了一个表现的机会,没能趁机跟皇帝拉上关系呗。

    真以为他们是想让那些后辈,跟皇上学兵法呀?

    怎么可能?

    大好的机会,不能浪费在学习上呀!

    这些人拍马屁的话,是不能信的,反正刘襄不信。

    命谒者传令:“上林苑猎场开放三日,可随意狩猎,三日后回营,点检收获,优异者,重赏!”

    命令一下,参与田猎的年轻人欢呼雀跃,或者带领随从,或者呼朋唤友,着急忙慌的四散而去。

    口中叫嚣着要射狼猎虎,拔得头筹,得陛下青睐。

    他们的长辈却哀叹不已,还是年轻啊,分不得轻重,去打猎哪有待在陛下身边重要,混得脸熟,方能简在帝心。

    当然,年轻人嘛,哪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崔器和诸葛亮这五个小子,就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他们被刘襄带在了身边,不能独自打猎,很是郁闷。

    “启禀陛下,我要去射虎!”孙权第一个发表着不满。

    “等你长大再说吧,你现在只能去喂老虎。”

    刘襄笑呵呵的打量着少年时期的孙大帝,这孩子来到自己身边五年了,这两年窜个子,都到自己的肩膀高了。

    “叔父少瞧不起人!”小孙权一着急,往日里的称呼脱口而出,说完之后才意识到不对,找补道:“陛下不要轻视了我,我射术很厉害的。”

    刘襄当然不会在意他的称呼,按着他的脑袋转了半圈:“等你跟伯符一样厉害之后,再说猎虎的事吧。去,把猎犬牵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