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内局势(三)

    李邦华眉头一挑,对于杨建武的发言,感到一丝诧异。

    要知道,除了刘清君这个被皇上拿出来跟王鸿泰对立的侯爵外,其余一同封爵的四人基本上一直“名声不太好”。

    这个名声不太好,指的是这四个人比较会溜须拍马,左右逢源,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金州伯杨建武。

    都别说京城的官员了,南方很多的官员与杨建武等人厮混在一起,往来密切。

    自从圣上开始抄家后,杨建武这才收敛一写,但是“辽东活菩萨”金州伯杨建武的名号是在整个官场上都传开了。

    像他们这些实干派,一直无法被重用,就是因为不会溜须拍马,不会往上孝敬,不会左右逢源,只有这一批官职不上不下,志同道合的好友“圈地自萌”。

    所以对于辽东系新秀交际花四人组,他们这批人一直保持着质疑和排斥的态度,他们可能更愿意信任素未谋面的王鸿泰。

    毕竟人家的爵位是实打实打出来的,这四个人呢?如果他们不是这样的行径的话,可能还好一点。

    上下打点之后,又一直没有干什么实事,一直在刘清君麾下“默默无闻”,就让人觉得这爵位来的“不正经”,可能是混来的。

    甚至右佥都御史卫景瑗,右佥都御史范广义,以及姜日广、吴炳、杨延麟三位大学士公开抨击,做出了绣花枕头的评价,被李邦华从中调节住了,这才没让这种言论走起来。

    李邦华气的不轻,不管他认不认可卫景瑗和范广义的想法,这种话说出来就是找死!

    人家都爵位是皇上定的,你算个什么东西?好不容易上下一心,君臣用力,你整幺蛾子?我老李头可看不得这个!

    “不知,金州伯有何高见?”

    杨建武笑了笑,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道:“各位老大人,同袍,敢问我大明雄师百万,雄师在哪里?百万在哪里?”

    众人大惊失色,连忙回到帅帐,让各自亲卫将周围清空,这种话题太敏感了,谁都不敢捅破。

    “各位同僚,现在可以回吧本将了吧?”

    李成栋答道:“雄师在边军、北军。”

    张世泽答道:“百万在京营、南军、卫所。”

    说完之后,连同文人都一样的羞愧的低下了头颅。这个时期了,阶级早都固化的不要不要的。他们这么一帮子世家子弟,尤其是勋贵,明明与国同休,却一直明哲保身,不敢说实话。

    当然,理论上这也不是他们的错,要怪,就要让志大才疏的皇帝背最大的锅。

    皇帝不会出错,但国家危难之际,皇帝就是错的。

    杨建武笑了笑,看了看沈松德,说道:“百万大军在卫所,那么请问诸位,这流民,跟卫所兵有什么区别呢?”

    盖州伯沈松德抽出匕首,又抽出佩刀,将其放到桌子上,说道:“百万大军就好似这佩刀,看着威力十足,能够轻松的杀敌于阵前,可是诸位,我们谁会在战场上用自己的佩刀呢?我们的佩刀精雕细琢,这能增加他的锋利程度吗?”

    他又拿起了匕首,说道:“这是我们战士的装备,这是制式武器,看起来没有本伯的佩刀精良,但是它却更加坚韧。”

    周遇吉、张世泽、李成栋、刘清君四人已经明白了杨建武的意思,纷纷在思考这个事情的可能性。

    李邦华和倪元璐面面相觑,感觉懂了,但感觉好像没太懂。

    周遇吉想了半天,觉得这种方法可行,说道:“金州伯,这样的方法可行,但是我怕……”

    “不要怕,没有时间了,这是最合适的解决方法!我们没有时间去不断的训练士兵了,只能像闯贼一样,大浪淘沙的从流民中募兵了。”

    李邦华二人这明白杨建武的意思,这是另外的一种屯田的方式,不过感觉上要残忍许多。

    不过杨建武说的也有道理,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去练精兵了,只能不断的战斗,让战火锤炼出一支精兵强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