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章 全员尖哨

    第一批精盐,连同第二次打秋风的收获由谷令君亲自带人押送去往永山县大营。

    这毕竟是盐坊建成之后,第一次出货。虽数量不多,但意义重大。

    看到一整车白花花的精盐,宋江和李长乐脸上都笑开了花。

    在他们眼里,这哪里是入口的食盐,明摆着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谷令君将齐队正信中大意告知二人,然后又将盐坊未来的分成方式和盘托出。

    这两人都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条,哪里听不出这意味这什么?

    别说只是分出了四成的利润,孝敬威远伯和太守。就算是拿出七成送给人家,这两人也会举双手赞成的。

    白花花的银子谁都喜欢,但是若是能够与上峰的大人们搭上线,钱又算得了什么呢?

    要知道,有钱不一定有权;有权,却必定有钱!

    这个道理,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既然两位大人没有疑议,之后的分成就按我们说好的来。此外,两位可以放手寻找货源了。”

    宋江和李长乐二人闻言,那是乐的嘴都合不拢了。

    以后,这就是名利双收的局面了!

    李长乐一直对县城的政务得过且过,那是因为日子没了盼头。

    现如今,好日子即将到来,这个小老头也展现出了超凡的运作能力。

    很快,十五担精盐,便被他销售一空。

    当然,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并不是重点。

    重要的是,李长乐竟然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找到了充足的货源。

    供货方,来自相邻的岐山县,那里有一处盐矿,并拥有官家开设的精盐坊。

    也不知道李大人用了何种办法来游说对方的县令。

    对方竟然答应,将盐坊和工坊的工匠一并迁至永山县。而岐山县则专职负责供粗盐。

    当然,相比于市面上三十两一担的价格,岐山县运输过来的粗盐,需要三十七两白银。

    哪怕刨去运费,对方还是赚得不少。

    不过这也无妨,李长乐将烽燧堡盐坊出产的精盐,卖到了八十三两的天价。

    这中间的利润,足以弥补进购粗盐的差价了。

    如今,如果使用从岐山县进购的原材料,刨去人工、损耗,生产出来一担精盐的纯利润大概在三十二两上下。

    永山县自己还有一部分缉私缴获,林林总总的算在一起,一旦精盐的纯利润大概能达到三十五两左右。

    此外,有了岐山县官盐坊那些工匠的加入,烽燧堡盐坊的产量也成几何倍数上涨。

    现如今,烽燧堡工坊日产量,可达到一百三十担。

    也就是说,这个盐坊,每天的利润可达惊人的四千五百五十两白银。

    除刨去两千两作为事先商议好的打点上峰的好处费之外,谷令君三人每日可得的净利润,高达两千五百五十两。

    宋江和李长乐也不是那种贪财之人,两人更加在意的是如何笼络谷令君这个财神爷加大粗腿。

    于是,谷令君也分得一个大头,每日一千两。

    说实在的,谷令君被这突如其来的巨款,砸的有些寻头转向。

    一天一千两是个什么概念。

    他这个手下五百军卒的都头,一年的饷银,不过区区一百两。

    就算是李长乐和宋江这类的七品官员,每年的俸禄也不过二百两。

    现在呢?

    谷令君一天就可以赚到一个都头十年的饷银!

    当然,这些钱,他不可能全部装进腰包。

    谷令君其实不在乎钱,他之所以变着法的捞钱,其目的便是壮大烽燧堡的实力。

    相比于白花花的银子,他更喜欢尖哨身上那些装备!

    他的第一个目标,便是要让烽燧堡,全员尖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