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的战术

    陈山河入辽东了。

    走的那叫一个潇洒,手上所有负责的项目和事情全部交出去,全部一样一样一桩一桩的交接清楚。

    来接手的自然是上面的人,但是陈山河跟总部请求了,dú • lì 二团根据地上的工业体系,可以让人来接手,但在专业的问题上要尊重懂的人。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上面来的人只有指挥权,没有乱指挥的权力。

    一切都要按照自己制定的经济工业发展计划来搞,有什么不懂的要问那里面的专家。

    军工厂,飞机制造厂,坦克制造厂,发电厂系统,炼钢厂系统,以及医学学院,陆军军事学院,以及航空飞行学院,还有焦作理工学院等等这一些交接的时间会慢一些。

    像晋中师范学院,这个反而用不着什么交接,来的人一接手也就是了。

    总部决定让陈山河去辽东的一刻,就不可能让他真的带着两个特殊作战营就这么去辽东,这风险太大了。

    但也不可能让他真的把dú • lì 二团带上,因为dú • lì 二团太庞大了,负责了整个根据地的方方面面,一下子拔不出来,带不过去。

    就算能带过去,也不可能真的带过去,兵贵精而不贵多,特别是潜入敌人占领区腹地时,更不可能如此嚣张的领着明显超编严重的dú • lì 二团赶赴辽东。

    太远了!

    后来,还是老总拍板,让陈山河跟宫若梅带着特殊作战团过去,顺便,再从dú • lì 二团带走两个营,组成八路军辽东支队。

    前期先这样,后期再慢慢调人也就是了!

    长途行军,马匹是必须要准备的,5个营人要是没有马匹,在茫茫大草原走,光是两条腿能走多远。

    但幸好,这些年因为根据地粮食并不短缺,山好,水好,草也好,并且缴获的战马也有不少。

    几千匹马勒勒裤腰带还是能掏出来的!

    这基本上,这基本上属于大军远征了。

    光是准备路上的干粮,就准备了好些天,因为天气慢慢热起来了嘛!

    切糕也就是玛仁糖,那就必须是必备!

    这玩意儿,说实在的,不只是在现代老贵老贵的,这一些材料去到战争年代更贵。

    当然,炒面依旧还是主流。

    要不然都想不出来有什么东西可以在身上携带是个把俩月不会馊,不会坏,拿水一冲就能吃的军粮。

    不过在味道上,那是尝了又尝,尝了又尝,直到满意了,才决定就用这个味型的炒面。

    等到出发那一刻,就几乎已经到了两个月后了。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青龙山上的杜成才,在这山中又击退了敌人的两次大规模进攻。

    上次他再次攻入了青龙山镇之后,缴获了大量物质,又再次请百姓到山上,帮助他构筑半永备工事。

    说实话,没有钢筋水泥的半永备工事其实也不算半永备工事,但是并不妨碍杜成才又利用百姓们帮他掏空了几个山头。

    这次杜成才把侦查人员撒出去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地。

    再有足够这个年代独有的脚蹬式充电器补充电能的情况下,连排式单兵携带步兵通话对讲机,已经让他玩出花来了。

    携带了这样的通讯器具,而且在通讯距离超长的情况下,一个侦查人员只需要在一个山头远远的用望远镜监控的敌人便可。

    有这样的先决条件,杜成才并没有真真正正的待在青龙山,等敌人来攻。

    而是利用了敌人的这个心理,特意将五门山炮全部拆卸过去,直接在6公里开外,朝敌人的旅团长所在的位置倾泻的最少上百发炮弹。

    将近十几将近二十门九二式步兵炮,也在2公里开外的隐秘地方,布置了炮兵阵地,炮兵阵地的任务是,在山炮的炮声响起之后,他们也必须每门炮冲自己负责的位置倾泄十发炮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