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焘:备战!

    北魏国都,平城。

    “刘义真到底在做什么?”

    是的。

    要是说这世上有谁最关心刘义真,拓跋焘自己说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现在拓跋焘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便是询问自己身边的内官宗爱:“刘义真可有什么消息?”

    直到得到具体的情报,拓跋焘才会去洗漱、吃饭,乃至继续和被窝里的妃子温存一会……

    所以如今他对刘宋国内发生的事不说了如指掌,但若真有什么大事是绝对瞒不住他的。

    “河套。”

    “东海。”

    “哼!”

    拓跋焘之所以这么敏感,也不能全怪他。

    实在是这几个地方对于北魏的威胁都太大。

    平城和刘宋的晋阳虽然离得近,但好歹有雁门关这座修缮完成的雄关将两国隔绝开来。

    但如今河套落到刘宋手中,宋军随时可以兵出云中,直接捅向北魏国都。

    要不是如今刘宋的骑兵还未组建完成,拓跋焘猜测刘义真早就想这么干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河套的事拓跋焘还没想好怎么处理呢,如今刘宋在东海的布置也让拓跋焘开始发毛。

    因为丢失了河北,如今北魏的主要产粮地便是东面的辽西一带。

    那里毗邻大海,难保刘宋未来不会从海上进攻。

    北魏在陆上的战力足够和刘宋掰掰手腕,但是海上……

    除了几艘能在近海晃悠的渔船,拓跋焘自己都不知道还有啥能开到海上去。

    “去请相父前来议事。”

    随着刘宋灭夏,崔浩已经成了拓跋焘唯一的救命稻草,每日与崔浩议事和问刘义真的近况都成了拓跋焘每天的惯例。

    “陛下。”

    崔浩与几年前相比,鬓间多了不少白发。

    而且虽然北魏答应了刘宋要自去帝号,但在国内崔浩仍然以“陛下”称呼拓跋焘,似乎这样便能为拓跋焘添上几分正统似的。

    “相父免礼。”

    拓跋焘近些年来权柄越重,气势越垒,但他对崔浩的态度始终未曾变过。

    “相父,从刘宋传来的消息。刘义真在东海开设东海都督府,并且还将谢晦派去了东海,此事相父怎么看?”

    东海。

    谢晦。

    相比前一条,崔浩明显更在乎谢晦。

    “刘义真居然派谢晦去了。”

    崔浩不苟言笑的脸庞上居然是卷起了几分凝重。

    “相父以为不该派谢晦前往?”

    “自然不该。”

    “自王弘隐退后,谢晦便是如今刘宋世家之柱梁。如今居然是被刘义真从朝堂中挪了出来,当真奇怪。”

    崔浩虽然不像拓跋焘那样把刘义真时时刻刻放在心上,但不代表他对于刘宋的情况就一无所知。

    “如今刘义真刚刚灭夏,国力疲弱。正是要休养生息、维持稳定的时候,怎么能在这个时候放谢晦去东海。”

    有那么一瞬间,崔浩都怀疑刘义真把谢晦丢到东海是来备战的。

    但显然,刘宋境内有太多更加合适的人,哪怕不把王镇恶、朱龄石、檀道济三人中的一个丢出来,也有大把的人能用。

    &n-->>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bsp;结果偏偏出来的是谢晦,这样的做法让崔浩是百思不得其解。

    连崔浩都想不明白,对政治敏感度更低的拓跋焘自然更加想不明白了。

    但拓跋焘也不在意。

    他只想搞清一件事——

    “相父以为,我们反攻刘宋的时机到了吗?”

    战争!

    只有战争是拓跋焘和拓跋焘能活下去的唯一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