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上阵砍鞑子

    三路先锋,一路溃败,主将被生擒。

    另一路才刚看到朱元璋,就望风而逃。

    唯有阿鲁台,保住了晚节,不至于被人诟病。

    鞑靼三大将,再次少了一个,这令鬼力赤异常恼火。

    “你们这帮废物!”

    “脱火赤连朱元璋的孙子都打不过!”

    “哈尔木,你为何有机会歼灭朱高煦,却放任其离开?”

    鬼力赤冰冷地看向手下,他知道如今单凭自己的实力,已经难以压制阿鲁台和哈尔木。

    没有了义父别勒古台相助,他这个大汗之位,可谓是相当窝囊。

    只能勉强鞑靼保持表面上的团结,各个部落只见,早已经分崩离析。

    “回大汗。”

    马哈木并不惧怕,即便暴露了真实身份,“除了朱元璋以外,明军主力系数到来。朱权,朱棣,朱棡哪一个不是百战骁将?”

    “大汗莫不是以为,末将有三头六臂,能够以一己之力,独战大明这些名将?”

    “何况,还有一位将我大元末代皇帝逼入绝境的蓝玉!”

    此言一出,鬼力赤竟无言以对。

    朱权和朱棣两人,鞑靼便处理不了,更别说其他的各路好手。

    很多人印象之中,北伐功臣乃是徐达,蓝玉这些个名将。

    实则却忽略了洪武大帝的战略眼光。

    遥想第二次北伐,朱元璋一眼看清了敌我局势,认为如今大明新立,应该对敌人采取守势,接住长城之险,抵御北元骑兵。

    徐达,李文忠等大将,则认为大明理应采取攻势,一举覆灭北元。

    最终朱元璋被徐达说服,结果就是深入敌后,缺乏补给,冒进轻敌,被王保保击败。

    这足以看出,战略大局观上,洪武大帝一直领先于他人。

    说朱元璋不知兵,恐怕是天大的笑话。

    马哈木虽然不知道这些轶事,却明白一个道理,老子英雄儿好汉。

    能生出宁王朱权这样的人物,会差到哪里去呢?

    仅是年近花甲高龄,还能御驾亲征的勇气,便不知胜过了多少皇帝。

    “先锋之战已经结束,诸位还是说说与朱洪武对垒吧。”

    鬼力赤借坡下驴道:“本汗已经向朱元璋递去了战书!我鞑靼全民皆兵,单凭万箭齐发,便可将明军射成筛子!”

    愚昧!

    无知!

    阿鲁台与马哈木对视一眼,在未来执掌鞑靼与瓦剌的双雄,均不看好鬼力赤。

    现在对上明军,不选择避其锋芒,反而主动请战,这不是傻X行为么?

    是朱权挥不动刀了,还是你鬼力赤飘了?

    离开中原这一年,就让你鬼力赤好了伤疤忘了疼?

    “明军仅有五万人马!拿什么与我鞑靼抗衡?”

    “想要一举歼灭我鞑靼,简直是痴人说梦!”

    “我袭承大元正统,就该保护祖宗之地!”

    对于鬼力赤的漂亮话,阿鲁台和马哈木并未接茬。

    明军主力,可并非先锋能比。

    即便是应对朱雀骑,就让马哈木头疼不已,更别说还有他的苦主玄武卒。

    至于阿鲁台,则深知指挥大将的重要性。

    之前担任先锋之人,都是朱元璋的孙子辈。。

    到了儿子辈儿,强如朱棣,猛如朱棡,还有鞑靼亲爹朱权,哪一个不要人命?

    更别说还有个开国太祖朱元璋。

    真要是打起来,鞑靼除非能把老祖宗成吉思汗邀请出来,否则拿头跟明军抗衡?

    “咳咳!大汗,我觉得形势没人强,还是选择避其锋芒为妙。”

    “如今明军势大,我军要么向西迁徙,学习突厥西进,欺负那些个白夷。”

    “要么便向东迁徙,争夺野人女真的地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