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可为先锋!

    宁王府。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王府的规模远不如秦王朱樉的官邸,却多了些人情味。

    朱元璋住的十分舒服,几个儿媳妇对他无微不至的照料,让他倍感欣慰。

    燕王妃徐妙云也赶来此处,朱元璋也夸赞了几句。

    “老四媳妇,你在北平帮助高炽便是,何必来照顾咱这把老骨头?”

    朱元璋笑道:“有老十七的几个媳妇照顾咱,已经足够了。”

    徐妙云笑着行了个万福,“皇上北上大宁,此乃妾身荣幸,岂能不来相见?”

    “若不是高炽要留守北平,定要前来拜见皇上。”

    提起朱高炽,朱元璋想起了一件趣事。

    “就在老十七离开中原的那一年,咱让高炽入京,一同帮忙批阅奏折。”

    “允炆这孩子,事无巨细,总会将奏折上的错字标记而出。”

    “反观高炽,他看过的奏折,鲜有标记。”

    朱元璋抿了一口茶水,笑道:“咱就问他,明明有些大臣奏折上错字连篇,你为何不说出来?”

    “高炽跟咱说,大部分写错字的臣子,都是武将出身,难得识字!奏折的意义在于上位者能看懂,而并非咬文嚼字!”

    “就冲这份胸襟,咱就觉得高炽将来是燕王世子最合适的人选!”

    听闻此言,徐妙云心中大喜,就连皇上都如此开口,朱高炽继承世子之位,已经是板上钉钉!

    “妾身多谢皇上!”

    “呵呵!这是高炽自己争取而来,咱不过实话实说罢了。”

    朱元璋依旧不忘提醒道:“兄弟和睦,方能让封地太平!你家老二老三都是不安分的主!让老四好好调教才是。”

    偏房之内。

    朱允炆召见了李景隆。

    “皇孙殿下,不知您找微臣前来,所为何事?”

    朱允炆背对着李景隆,给后者莫大的压力。

    “听吕鹰说过,你有意投靠于我?”

    “皇孙明鉴!微臣对太子爷和皇孙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李景隆心中大喜,对方这般说辞,想必是要重用于他!

    听闻此言,朱允炆甚是满意,他就不信身边没有能打的人!

    李景隆乃李文忠长子,之前打败仗,都是经验不足。

    现在经历过几次战争的磨砺,应该拥有长足的进步才是。

    “此番进攻鞑靼,本皇孙会提议,让你作为先锋出战!”

    “你,可有绝对的信心?为本皇孙立下首功?”

    李景隆闻言,直接跪地叩首:“皇孙殿下放心!这几年,微臣研习兵法,已非昔日吴下阿蒙!”

    “只要能够成为先锋,微臣定会为皇孙殿下立下赫赫战功!”

    朱允炆甚是满意,“很好!你有如此信心,我也深感欣慰!”

    凭什么战功都属于九大塞王?

    朝廷自然有能征善战的将领!

    朱允炆并非没有思考过蓝玉、沐英等人。

    可他又清楚,蓝玉由于侄儿常氏的原因,自然看不起他这个吕氏的儿子。

    至于沐英,看在父亲的面子上,对他客客气气,却同样当他是个长不大的娃娃。

    可用之人,也唯有李景隆!

    加上齐泰、黄子澄、吕鹰等人,都没少为李景隆说好话。

    更是将李景隆之前战败的责任推卸一空,给了朱允炆一种错觉,李景隆很强,不过是因为种种原因才失败。

    ——

    “小皇叔,大哥整日跟书呆子混在一起,我便气不打一处来。”

    朱允熥一边吃菜,一边不满道:“尤其是那个齐泰和黄子澄!两个狗东西,跟在大哥身边,可谓是水涨船高。”

    听闻这二人名号,朱权一点都不意外。

    历史总有其轨迹可循,黄子澄和齐泰口才卓然,忽悠他和朱棣这样老奸巨猾之人,定然是无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