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人才兴邦

    大宁卫。

    长途跋涉过后,朱权等人终于抵达了封地。

    虽然封地的士兵未能入朝作战,却在边境等待接应。

    这一路上,从朝鲜带来的人才们,得到了来自大明军人的礼遇。

    他们搬不动的行礼辎重,会有士兵帮忙。

    有拖家带口,老弱妇孺走不动的,则有明军让出马匹。

    安成焕看在眼里,无不感受自己选择前来大明,是如此英明的决定。

    “殿下,这座城池,已经是铜墙铁壁!”

    安成焕感慨道:“城墙之上,还留有炮口,让火铳手有机会瞄准射杀敌人,好一座坚城!”

    朱权含笑点头,“这座城池,并非属于本王,而是所有大宁百姓,还有每一个愿意为大宁贡献的人。”

    城门口,除了大明百姓,还有金发碧眼的弗朗吉传教士。

    “朱权殿下,我们已经进一步加强了红夷炮的威力,同时缩减了它的重量。”

    “干得好,凯瑞!你距离送别人去见上帝,又更进了一步!”

    “能够得到神使的认可,是我最大的荣幸!阿门!”

    凯瑞.博格怎么也想不到,他的红夷炮,会送多少大明的敌人,去见了上帝……

    同样是见上帝,两人互有理解,也未尝不可。

    几位王妃早早等候,尤其是朱权的长子,在韩月儿怀中,见到父亲的那一刻,不断挥舞着小手。

    将儿子抱在怀中,一股血脉相连的感觉,使得朱权深有触动。

    “燿儿,可想爹爹了?”

    “想!”

    朱盘燿,这是朱权给儿子取的名字,至少在他看来很是难听。

    可惜自己那位父皇,连二十代的名字都取好了。

    他的下一代,正是盘字辈,任何一位后代,都要带个盘字。

    就像大哥家的允字辈,和四哥朱棣家的高字辈。

    朱权本来觉得心里苦,可转念一想,岂不是说明他的儿子们特别能“盘”?

    “殿下有后,真乃我大宁之幸事!”

    安成焕如今还顾虑朱权年轻,恐怕没有子嗣,谁知人家已经造人成功。

    这些朝鲜过来的人才,最后的一点顾虑也已经消失不见。

    有了后代,就代表家业无忧,能够将封地完美地延续下去。

    韩月儿接过朱盘燿,叮嘱道:“燿儿我先带走,你回去再去看他。”

    朱权点了点头,来到徐妙锦、蓝彩蝶和凌月奴面前。

    “我先看看孩子,不过分吧?”

    徐妙锦娇声道:“知道你带了这么多人回来,月奴姐姐已经准备好为他们检查,防止有疫病滋生。”

    蓝彩蝶轻声道:“妙锦妹子已经准备好了宴席,本姑娘则帮这些人安排好了住所!”

    凌月奴娇柔地将玉手搭在朱权身上,“说说吧,怎么感谢我们?”

    朱权想了想,诚恳道:“有求必硬!”

    随即,迎来了三位王妃的粉拳捶胸口。

    ——

    安成焕发誓,即便是朝鲜的王城,也没有大宁卫这般巍峨。

    城中风气开放,不仅有大明百姓,草原牧民,以及金发碧眼的弗朗吉人。

    如今更是多了他们这些朝鲜人。

    安置的房屋都是砖房,并未因他们是新来之人,便居住在简陋的窝棚。

    安成焕看过大宁,这里就没有所谓的草房与窝棚,百姓遵守一切规章制度,而这些看似繁琐的制度,却间接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排泄物统一放置,由专门的人负责运输出城,随后储存灌溉田地,亦或是当做金汁守城备用。

    这样的做法,保持了城中清洁减少疫病的同时;更能物尽其用。

    令安成焕最称奇的地方,莫过于大宁卫的“往来无白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