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政事儿,贾宝玉的异样,贾琏的憋屈

    翌日。

    巡城衙门。

    贾芸一早过来,打算将一些要务处理了,再去巡捕营视察那边儿的考核。

    班房里,黄师爷早早的就将需要批示的公文拿了过来。

    贾芸却没有急着看公文,而是习惯性的先看?报。

    “咦?户部要清缴欠银?”

    刚看几眼,贾芸就发现了一条让他颇感兴趣的消息。

    开国之初,官员俸禄极低。

    太祖看着跟自己打江山的功臣门,生活过的拮据。

    于是出台惠政,允许他们向户部少量借银,暂度难关。

    初时,勋贵们借了银子,还是有借有还,并不存在拖欠。

    可随着时间推移,人心贪婪,勋贵们却打起了户部借银的主意。

    慢慢开始少还,拖欠,或者不还。

    日积月累下,现在许多的勋贵家里,都欠了不少户部的银子。

    就像薛家,之前也欠了几十万两。

    那会儿薛蟠正处于黑户期,贾芸想着稳妥,就让他把户部欠银给还了。

    矮子群里拔高,薛蟠还银的举动,进入了皇帝的视线。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薛家跟内务府合作后,能那么容易得到官身的重要原因。

    除了薛家外,大周还有许多的家族欠着户部的银子。

    包括一些功臣老臣、皇族子孙、藩王、勋贵家族等等。

    哪怕他们自家有银子,也继续在户部借了用,因为那银子是不要利息的。

    这些人将银子借出来后,就拿出去购买或兼并土地,放贷,或搞其他的营生。

    日积月累下来,就成了一笔天文数字,现在好些家族想还也还不起了。

    “这是针对四王八公去的?”贾芸心忖道。

    追缴户部积欠,向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毕竟会涉及到诸多势力,盘根错节中,一个处理不好,就有倾覆之祸。

    可如果皇帝采用拉拢一批,打压一批的手段。

    只要操作得当,还真有可能在追缴积欠这件事儿上,有所建树。

    “半年时间内,还不上的家族就要被朝廷收回赐予的田庄?一年内还不上就要被抄家?”贾芸看到后边儿,有些惊讶了。

    不管这事儿动不动真格的,想来也够那些在户部有欠银的家族紧张一阵了。

    “留了一段时间缓冲期,估计皇上也是想看看多方的反应。”贾芸沉吟想道。

    追缴积欠这事儿,真想做成,肯定急不得。

    就算能够顺利进行,最起码也要三五年才能建功。

    贾芸猜测,最近可能会有一个皇子入主户部,专门负责追缴积欠。

    “太子、二皇子、四皇子、六皇子、八皇子、九皇子……”

    诸位皇子现在都处于韬光养晦的状态。

    毕竟他们的老子都还未能真正出头,他们自然会被皇帝按着。

    但只要是皇子,就没有不想坐上那张宝座的。

    所以,在暗地里,这些龙子龙孙,肯定没少你来我往,相互使绊子。

    上次六皇子中毒,就有皇子的身影。

    后来七皇子被削掉爵位,贬为庶人。

    就是皇帝给六皇子交代的同时杀鸡儆猴,震慑和敲打这些皇子。

    提醒他们忍住别跳。

    ?报上,除了追缴户部积欠的事儿外,最近朝廷对于是否在边关建立集镇,和蒙古互市的事,也争吵的十分厉害。

    当初太上皇在草原受到袭击后,朝廷便通过断绝贡市对蒙古进行经济制裁,达到削弱蒙古的目的,并防止其借互市之便侵扰边境。

    这些年来,蒙古那边儿一直在请求称臣纳贡,并在长城关口恢复互市贸易。

    但因他们又经常骚扰边境,加太上皇的气儿还未消,朝廷便一直未答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