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离京

    时光悠悠,转眼就到了三月上旬。

    农耕讲究时令气节,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者不失,五谷不绝。

    兴修水利,劝课农桑,是知县的一大要务。

    农业被称之为“本业”,  而劝课农桑则被视为“百政之首”。

    在春耕时节,县官本人还要体恤民情,亲自到乡下了解播种收获状况。

    丰收之际,还要劝民多储集,尚勤俭。

    劝课农桑关系国家的财政和统治根基,所以尤为重要。

    在北方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  南方却已经开始春耕了。

    贾芸对于此事,  亦是格外重视,天天带着县衙的官吏深入乡间视察。

    三月初十,  回义乌的巡捕全都回来了,同时带回来新招的四千矿工和农民。

    于是贾芸立刻从乡下回来,将春耕之事交给主簿荆鲁士负责。

    经过战争检验,义乌兵英勇过人,作战时悍不畏死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他们团结,勇猛,不怕死,互相之间多少都有点亲戚关系,作战时能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他们不但砍人勇猛,还极具牺牲精神和优良的斗争传统。

    比如他们没当兵前,和外人打架的时候,难免出现死伤,常常父亲伤了儿子替,哥哥没了弟弟补上。

    就算重伤被抬回家的人,临终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我死以后,你们接着打!”。

    勇猛善战,还不怕死,  这不是上好的兵苗子是什么?

    贾芸让亲卫过去招兵,选的全是身材魁梧,精气神很足的上好兵源。

    这些人虽然个人主义倾向严重,不会使用阵法和武器,也不遵守行伍纪律,只知道勇往直前,但一经严格训练后,就能很快形成战斗力和凝聚力!

    巡捕营训练场,这原本就是观海卫的临时校场,面积宽广,所以新兵到了之后,也不用再另寻他地了。

    新兵到达驻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换新衣服。

    同时,贾芸将巡捕全部召集起来,让他们当临时队长,每人带领五十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负责教新兵队例、纪律、内务等。

    “月底之前,新兵必须将军规军纪全部背的滚瓜烂熟,就跟你们去年来的时候一样,  完不成任务,  军法从事!”贾芸看着眼前的八十多巡捕,严肃道。

    可以说,这些矿工和农民,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唯有适应了部队的纪律后,才能真正脱胎换骨。

    要不然单独拧出来,个个都是好的,可一旦统一作战,就拉稀了。

    部队是集体,最忌讳有人逞个人英雄,那是真正会死人的。

    训完话后,贾芸下令让巡捕下去,待新兵换好衣服后,就立刻开始训练。

    正要回县衙,贾文琳抱着一个信鸽走了过来。

    “老爷,林大人那边来信了。”贾文琳将鸽子上的信取下,递给贾芸道。

    贾芸将信从信筒中取了出来,打开一看,心道:“原来林大人是想将计就计装死,让那些盐商放松警惕,然后寻机再一网打尽。”

    林如海在信中说,他已经传信去了京城,让贾府将林黛玉送回扬州,想见女儿最后一面。

    贾芸暗笑道:“这林大人也是个妙人儿,做戏做全套,也不怕把林黛玉给累着了。”

    林如海之所以给他写信,告知贾芸详情,也是因为他从锦衣卫那里得知,贾芸已经间接投靠了新皇。

    提前招呼一声,也是怕出了什么意外,贾芸如今在浙江的能量不小,还可以从旁照应一番。

    贾芸找了信纸,上书“知道了”三个字后,就将信鸽放飞了。

    看着直飞高空的信鸽,他心忖道:“护送香菱母亲的人也快到京了,再和家里人联系,就方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