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转道

    十月底。

    杭州码头,商船刚靠岸,就听到有人在岸边高喊贾芸的名字。

    房间中,媚人和丽人都格外的兴奋。

    在河上飘了个多月了,虽然中途也有下过岸休息,但终究都只是短暂的停留。

    同时,这次出行,  也让贾芸对古代赶路有了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两女正唧唧喳喳嬉闹个不停,贾文琳上楼来报,说是薛蟠正在岸边等候。

    于是贾芸连忙招呼两女别闹了,赶紧将行礼收拾妥当下船。

    贾芸的目的地是宁波,之所以要在杭州下船,是因为他还要去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报道堪合身份凭证,所以就不得不中途下船了。

    “妹夫,  这边!”薛蟠远远的抬手大喊。

    来到船头,  贾芸深吸了口气,  也伸手向薛蟠挥了挥,脸上露出一抹微笑。

    当第一步踩在地上之后,整个人就轻松和踏实了。

    码头上人头攒动,帆樯林立、装卸繁忙,漫步在潮湿的石板路上,感受“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景致,身上的疲倦渐渐褪去。

    杭州,这座被西湖眷顾的城市,就像一名女子,雨中婀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表达了古往今来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由衷赞美。

    金九银十的黄金季节,这里有着和煦的阳光、满城的桂花香、油画般的山水,偶尔的秋雨,  撩开这座城市淡雅清丽的秀美,美的令人心神俱醉。

    和薛蟠汇合后,  薛蟠喜笑颜开道:“等你半个月了,  你要再不来,我非得沿岸去寻你不可!”

    贾芸笑道:“路上河道淤塞,全堵一块儿了,有地方又下雪了,水路难行啊!”

    “我猜就是这样!”薛蟠微笑道,然后攀着贾芸的肩膀说:“走,先去别院沐浴休息一会儿,晚上给你接风洗尘!”

    贾芸自是不会推辞,如今都到浙江地头了,去布政使司倒是不用着急了。

    薛蟠备了马车,贾芸让媚人和丽人去车上,自个翻身上马,和薛蟠并肩前行。

    “上次戴公公说让你跟着来江南,有机会弄个官身,有影儿没有?”贾芸问薛蟠道。

    自从和戴公公谈好条件后,没几天薛蟠就跟着他派的人来江南了。

    薛蟠点头道:“这次托了妹夫的福,我刚到这边不久,就被任命为广东清吏司正五品户部郎中,  当然了,只是应个名儿,却也方便行走。”

    顿了顿,他凑到贾芸跟前,小声道:“主要是方便咱们薛家为皇宫搜罗海外奇珍异宝。”

    贾芸点点头,薛家主要的收入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个是薛家作为皇商,领着内帑钱粮,负责为皇家采办杂料,利润非常可观。

    这相当于拿着皇室的银子,去做生意。

    这也就是薛蟠浑闹,不成器,要不然凭着皇商的名头,做着各种垄断的生意,薛家是不可能衰落的。

    要知道薛家“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名头可不是说笑的。

    第二方面是薛家在全国各地都有买卖,相当于连锁店,卖一些布匹、服装鞋袜、胭脂水粉、字画、古董、家具、生鲜食品等物品。

    其中又以开当铺、开寿衣店、开香料铺子最赚钱。

    开当铺,或者称典当行,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许多没落家族都把自己家的古董等物放到当铺里,值五百两的东西,当铺也就给五十两。

    如果要赎回自己的东西,要多加一定的钱,才能赎回来。

    如果规定时间没有钱赎,那么这个东西就是当铺的了。

    当然了,开当铺前提是要后台够硬,要不然一般人是开不长久的。

    开寿衣店,则是出售殡葬用品,例如香蜡、钱纸、寿衣、寿材等商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