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家父子

 刘彦还施一礼,随问福伯:“不知两位亲戚如何称呼?”

 福伯含笑引荐:“他们乃我兄长儿孙,侄儿叫福远,侄孙叫福泰,福泰读过几年私塾,有个表字叫守常。”

 他介绍着,刘彦打量福家父子,着重看其子福守常。

 见少年约十六七岁,像是读书之人,面貌实诚,六尺身高,印堂宽厚乃有福之相。

 “守常还读书吗?”

 “回奉义,小人已不读书,如今跟着家父经商。”

 福守常持礼回话,感受奉义亲和之风,抬头相视一眼

 刘彦笑着点头,请他们落座叙话,安排刘平备茶待客,后问父子‘做何买卖’。

 福远回话道:“小人经营东海奇珍,以买卖珍珠为主,我家在台州有一商号,有时也出海办货。”

 刘彦听后,大概清楚他家并不清寒,能经营珍珠买卖,没有万贯家底支撑不起,转问福伯:“昔日我听母亲说,福伯因遗失五两银子,被长兄赶出家门……”

 “但听福兄之言,家中颇为殷实,何故为了区区五两银,驱逐亲兄弟?”

 父子相视,惶恐奉义误解其中之事,福守常起身礼道:“奉义有所不知,我家也是近几年才得殷实。”

 “过去我家一直清贫,叔公丢失五两银子,乃是一年的买卖本钱,因此我家太公方才动怒,说了那些气话。”

 福伯在旁附和,与公子说起‘当年之事’。

 刘彦有些好奇,福家如何富裕起来,笑问:“想必其中定有造化奇缘。”

 “奉义言中!”

 一说起这个,福远心气高涨,谈起自己五年前随海船出海办货,提到东海有个夜叉国。

 据他所言,那夜叉国人人相貌丑陋,不受圣人教化,饮血茹毛,穿着兽皮树皮衣服。

 但国中夜叉却有下海捉龙鳌的本领,那龙鳌如犀一般大,龟甲内生有鳌珠,夜能发光。

 夜叉捕杀龙鳌后,食其肉,弃甲壳,鳌珠串成项饰戴在身上,佩戴鳌珠越多,表示其越勇猛。

 福远那次出海遭遇风浪,与众人登岛遇夜叉王侯。

 那王侯看中了福远随身竹笛,竟摘下五颗鳌珠做交换。

 福远因这五颗鳌珠而发迹,听他说一颗珠子就值一千两文银,他卖了四颗,留其一做镇宅之用。

 这几年他多次出海,想再去夜叉国,却都无功而返。

 “小人愿把家中那颗鳌珠奉与公子,只求公子成全我等孝心!”

 说着福远领儿子诚心拜上。

 刘彦笑了笑,转问福伯之意,后者说:“老奴听凭公子。”

 刘彦略思一二,以心见心,明白福伯所思,点头与福远父子道:“鳌珠乃贵府之造化机缘,且不可轻易视人,或转赠他人。否则你家将失去福运。”

 “只要你们能好生奉养长辈,我便准许福伯随你们还乡。”

 “我视福伯如长辈,而非奴仆。”

 “若他在你家不能安享清福,我还接回福伯,今后你家人就不要来此,我自为他养老送终。”

 此言一出,不但福安触动含泪,福家父子亦感受到奉义为人重情重义!

 福远作揖深施一礼:“小人定当尽孝,不让叔父受半分气、半分苦。”

 “如此就好。”

 刘彦眼眸包含真情,顾看福伯起身说:“阿伯随我书房一叙,小生与你说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