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期出阁

 “我当谢妹妹,若非你夺走那石头,我便失了敬今日之缘。”

 “以后你我之间再无恩怨了,旧事也莫再提。”

 高二自知‘不可多言旧事’,除了叹服天数,亦羡慕荀貂儿。

 转与世才道喜,从礼金匣盒中取出‘重阳婚书’,说出家中之意。

 当时屋中众人皆意外,对高太公和高家,也大有改观。

 二姐乘机说‘要与世才义结金兰’。

 刘彦不假思索应下,他和高二之间情义,值得一场结义。

 当即改呼‘二姐’,敲定结义时辰,就定在今晚,按照正经规矩,当老夫人面结拜为姐弟。

 高二一得一失,却也高兴,拿起家姐姿态,要帮着世才娶妾操办婚事。

 这便同貂儿来到通判府。

 此时面见李通判,她们转告‘世才之意’,谈‘接亲事宜’。

 “刘郎之意,陪嫁不用太多,三箱也就足够了。”

 “衣裳穿用之物带一半即可,其他留在贵府内。”

 “以后怜云思家,还回来住。”

 “大人莫误会女婿,我弟之意是让怜云时而回来尽孝……”

 “世才说,他与通判翁婿之谊,非比寻常姑爷丈人。”

 “今日娶岳翁爱女,他欲多敬孝道,以后会常来府上,当做岳翁半子。”

 说完,二姐笑与貂儿相视,同看李通判。

 通判眼眸触动,赞赏说:“好女婿,好世才!这人情文章作的甚佳!”

 “今我送出一女,却得半子归家,如‘塞翁失马’!”

 说着,他兴兴步入厢房,对女儿叮嘱:“我女过门后,要严守德性,以夫为纲,万莫失德,损我翁婿之谊。”

 怜云起身领喏称‘是’。

 荀娘子笑入闺房道:“今日来接亲的,是我家表亲,乃老夫人家晚辈。”

 “刘郎要在家迎贵客,今多有仙家、神人到访。”

 “接亲之船已在码头,用的是自家花舫。”

 “船到临安后,会有花轿抬着怜云入家巷,归家门。”

 “嗯,世才安排甚好。”

 李通判拂须点头,又问:“我女闺中书籍,是否尽带上?”

 荀舫主思与怜云相视。

 李怜云道:“不如把书搬上姐姐青花舫,往后开学堂,当教学之用。”

 “也好。”

 舫主含笑同意。

 李通判随邀荀娘子去看嫁妆,貂儿让二姐留下陪怜云,跟去李府前院。

 只挑选其中三箱,诸如‘陪嫁财物’皆留与通判。

 说:“我家虽不富,但家资能够养人,吃住小康。”

 “大鱼大肉乃补食,粗茶淡饭是平常。”

 “就是天家公主入我刘府,也要如此过日。”

 “此乃我刘氏门风,治家之道。”

 “下人也不要多来,有两个丫鬟做陪嫁就足以。”

 通判依从,安排下人把荀娘子指点的嫁妆搬上车,其他抬回房内存放。

 ……

 辰时天亮。

 唐知州领侄儿最先来拜府,在府门前撞见‘通判送女出阁’,唢呐喜乐声引来众多百姓围观。

 三五聚在一处,交头接耳谈‘通判嫁女’。

 府中下人混在人群,传扬‘刘李两家结亲’。

 若有人问是哪个‘刘家’,便指东面道:“乃是临安刘奉义家。”

 百姓们闻知后,无不称赞这桩婚。

 很快‘通判女嫁刘郎’之事传遍南城,越来越多百姓前来瞧热闹。

 通判满面红光受用众人道贺,邀唐知州留下吃喜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