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龙吟赋

 在两岸百姓眼中,原本交织的浪潮分兵而退,如方阵围住江中渡船。

 其时,又见江中泛起潮雾。

 大雾铺开数亩地,似海市蜃楼一般,显现香火霞光,亭阁楼台,花园山水、金殿宫阙。

 此景无需鬼神之眸,肉眼即可看到。

 又见云云鸟鸟之上,数百兵甲神将腾空铺开阵仗,环绕一艘云光龙船。

 船上君王、朝臣、灵官、王后、宾妃、侍婢、丫鬟百数之多……

 两岸官民皆失声而望,方圆天地寂静。

 此时,江中扬起【意】字音,似飞鸟啼鸣而过,引动人神齐观江中渡船。

 船上刘彦含一口江灵之气,心怀江风浩荡,吟颂赋文。

 他把五音‘宫、商、角、徵、羽’化入词赋音韵,以自身喉音、舌音、齿音、唇音、牙音,吟唱出这篇《寒江雪·见龙吟》大赋。

 杨万山领着尹家兄弟与君合音,在句头、句尾加入【意】【嗯】二音,即是‘风吟应钟之音’。

 这好比给赋文配上雅乐,产生十分微妙的乐赋共鸣。

 赋文之意,随音传至人心、神灵,使人神以听为见。

 《乐经》中所言‘乐象希音’,奇妙就在于此。

 此音承载儒家之学,亦如无形的纸墨,鬼神能见音律之中泛文字明光,真学赋意。

 一篇三百字大赋读完,刘彦心灵五音留存,悦他心神、魂灵。

 他能体会到全身窍穴似星辰闪动,能感受内在天地与五音共鸣。

 他闭目听音,直至五音如星熄,方才睁开明目。

 见其满眼欣喜在内,荀舫主亦得喜悦传递入心,明白刘郎此番通了乐律,乃真正的‘喜乐之情’。

 彼时,一声龙吟震江潮!

 见虚空,三郎许凌烟化龙降首,与刘奉义人面相抵近。

 “先生大赋祭江,我当口衔相接。”

 刘彦听龙吟,笑颜把赋文扬起送出。

 背手看三郎送赋文至君家面前,化为人形,呈交君父。

 君家得赋文见喜悦,让三郎前去答谢,携带朝臣、灵官还了江府。

 这一幕在百姓眼中却不一样。

 他们只看到刘奉义扬起赋文后,一股江风带着文章飞入灵烟江雾内,收落江中消失。

 即便如此,已让两岸三千老少惊奇赞叹:“奉义君子,果能通神!”

 船上,刘彦邀请三郎入席叙话,笑说:“三郎今日显龙身,使我知龙之物,我当把酒相敬。”

 许三郎入座笑颜道:“与先生结交,真是一桩快事。不知小生之龙身,与先生心目中的龙,是否相似?”

 此句问的甚妙。

 司徒心学讲《君心化龙》,其意不在与变成龙,而指灵明上玄,达内在如龙之境,使心性变化无方,乃形而上学。

 三郎也并非问‘形象是否相似’,而是请教‘君子如龙’的本质。

 杨万山见此题开的甚妙,加入欢谈之中。

 荀舫主牵手李怜云旁听,见刘郎身上浩然气没收起,且正在自然的滋长,如青山发岚烟之气。

 其君身道义,于气中可见,似龙隐在山气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