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妹修学

 厢房,荀舫主起身说:“世才能请动君家,用得乃是‘道理’。”

 “天下诸法,道理最大!儒家明经修学,无外乎‘通达道理’四字。”

 “此道理,是天道,是人道,是玄道。”

 “做通道理,可使心窍聪明,修成儒术,能得神通加身!”

 “你表兄,乃身负道义的君子,神明也要闻其道而从之。”

 “我欲开女学,教天下女子聪明自身,通达道理。”

 “郎君亦愿助我。昨夜他让萱儿、弦月请你出窍,就是想引你修学。”

 “我观贤妹聪明不低,属于可造之材。”

 “你若愿意,便入我学堂读书。”

 戚少卿闻言显笑,仰看表嫂道:“经仙嫂和两位仙子姐姐点拨,小妹已有求学之意。”

 “只是小妹身是女子,万事不由自己做主。”

 “就怕父母不许。”

 “表小姐多虑。”

 萱儿插言道:“只要小姐有心,公子就能让你如意。”

 “公子曾与我说,贵府乃书香门第,许得女子读书。”

 “小姐此番也是为了读书,高堂如何不许?”

 少卿一听心欢,牵手表嫂说:“那以后小妹就拜在嫂嫂膝前受教了。”

 荀舫主笑颜开,牵她出门叮嘱:“嫂嫂二字不可随便叫,我得刘郎之爱,但未得名分。”

 “小妹省的,我只私下这般称呼。”

 说话,戚少卿与神仙表嫂去前堂看鱼。

 转眼,戚家灶房里飘起鱼肉香,东城熬鱼的大锅也支起来,许多百姓等着喝鲜汤。

 戚家前堂,县衙回来的刘彦坐在上宾席位,与表伯父、表伯母谈话。

 他说:“钱塘闹江妖物已受正法,小侄今日还临安,把官家所赠鱼肉,带回去与母亲品尝。”

 “三日后钱塘办祭祀,小侄再来探望二老。”

 戚太公笑点头:“贤侄帮我县除妖,有恩万民,该得鱼肉孝敬家娘,就连我家都跟着沾光。”

 “是哩,是哩。”

 老夫人喜说:“有世才贤侄这等亲戚,连我戚家门楣都放光。我家书香不胜,这些年连个秀才都没出。”

 戚少先道:“娘亲莫不是在怪我?孩儿不是读书的料,倒是小妹能给我家添书香之气。”

 “你说她?”

 老夫人转顾爱女,面笑摇头。

 在她看来,女子如何读书,也只是‘知书达理’,考不来功名,添不了书香。最多嫁给书香门第。

 想到这儿,戚太公和老夫人眼眸齐亮,以为世才要给家里说亲。

 刘彦适时道:“我有一位知己,要在西湖开女学,我看表妹秀外慧中,聪明可教,欲引她前去修学。”

 “少卿现年不过十六,出嫁尚早,若能修两年儒学,他年再嫁,亦能嫁个良夫。”

 “表伯父,表伯母意下如何?”

 二老各都心动,觉得贤侄说的在理。

 戚太公问:“不知办学先生是何人?需多少礼敬?”

 刘彦余光看身后藏形娘子,说:“此先生,便是昨夜到府的‘荀娘子’。”

 “她乃神仙中人,修儒术,养性命,开学堂是为教天下女子明道理。”

 “礼敬五两做学费足以,只要心诚便可去。”

 戚太公、老夫人、少夫人、管家丫鬟无不欣然、惊讶。

 不想,表公子要引小姐拜仙家修学,这可是莫大的造化。

 太公拍定此事,起身谢贤侄。

 老夫人亦欢喜,叫来女儿问:“不知我女何时可去学堂,拜先生?”

 刘彦扶着表伯父归座,说:“等小侄再来钱塘,就让少卿随我一起还临安。在我家住两日,等荀娘子开学之时,便领她前去拜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