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神拿妖

 “还钱塘一太平,小人之言不攻自破!”

 “妙哉!”

 杨万山心中抚掌,佩服他胆略口舌,似他这等‘言语驱神’,用不好则被鬼神揭破。

 但看钱塘君、三太子、及朝中灵官,各都受刘彦言语驱使,商议起捉拿‘闹江妖物’之事。

 而刘彦那根紧绷绷的心弦,也松弛下来。

 他自知‘此言驱神有弊端’,他抓住了一点,才敢使用此心计。

 那就是‘钱塘君臣父子皆知妖物闹江,却坐看不管’。

 刘彦正是看破这点,才借小人口语驱神抓捕妖物,也是暗给钱塘君提一醒‘为神明者,要公私分明’。

 片刻,大殿散朝。

 王后随君出殿,思说:“刘奉义似乎用激将法,驱使我家擒妖。”

 钱塘君道:“他所用非激将法,而是‘善劝计’。”

 “此君看事通透,知道我家坐观妖物闹江,他便借此言告知我‘为神明者,要持公心’。不然就坐实了小人言。”

 “那时,我就真成了勾连妖物的神明。”

 “倘若有人指点钱塘县,去灌江口递上一封状书,告我驱妖害民之罪。”

 “就算此罪不成,也要治我个渎职之罪。”

 “刘奉义顾及我颜面,不好当面明说,故借小人之言,藏君子之语。”

 “此先生可让三郎结交!”

 “待会遣人叫来三郎,我与他说。”

 王后思虑君家之言,也窥见其中厉害之处,神灵打紧点头领喏。

 ……

 寅时,江上雪花纷飞,一艘楼船分开江水向岸航行。

 船上三公子与刘彦、万山说话,目中多了几分敬佩,敬君子善用道理,佩服他智谋远虑。

 方才散宴时,他被钱塘君叫去东园,再见刘奉义时,已抱结交诚念。

 他说:“先生借小人之言,藏君子忠告,我父子各都明悟。”

 “此番多亏先生,才解了我家与钱塘县之间芥蒂,否则就是两相害!”

 “父亲叫我以诚结交先生,小生也有此心。”

 “今日临别,当告知家姓表字,我家姓许,小生表字凌烟。”

 “先生若不嫌弃,可叫我三郎。”

 刘彦直呼‘三郎’,笑说:“君家皆是聪明正直神人,小生乱用小人话,实在有失礼敬,回头当补一篇赋文,表赠君家。”

 三公子许凌烟挂笑,施礼答谢,叮嘱李主簿:“定要送先生入府还身。”

 说话间船到岸头,刘彦、万山乘坐朱漆马车返还表伯府。

 这一路杨万山都口中憋着话。

 直到入戚家东院厢房,他才出言询问:“钱塘君既已识破世才借‘小人言’驱使他们捉妖,为何不恼怒反谢你。”

 刘彦分看屋中二女道:“那是因为他们放纵妖邪作祟,虽然没与妖物勾结,但就好比官家见贼不抓,放任贼抢民,贼欺民。”

 “依着王法,此等官家当革职贬官。”

 “换做是神人,依着天条也要治其罪。”

 “所以我才敢用‘小人言’,去劝说钱塘君。”

 “与其说,君家受我之言驱使,不如说受天条律法驱使。”

 杨万山陡然明悟,接言说:“这便是‘道理’!把握此理,便能驱神!”

 “此番随世才渡江,真是不虚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