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夫子

 刘彦谈道:“我得双成入学,是天助巧合。并没有独特成学之法。”

 “只是在寄学之时,写了一篇兼顾正气的文章,引正气入我身中,便成我身中道义。”

 颜公拂须点头。

 勋业试问:“能否请出文章,与小弟鉴赏一睹?”

 杨万山笑说:“兄弟想看自可看,只是没有笔墨如何写?”

 勋业微愣神,四顾余家堂屋,心知这家人也不可能有文房四宝。

 其师颜公明眸清澈,抬手安下他道:“无需找寻,奉义下乡必有所带,只是眼下非做文章之时,我说的可对?”

 万山笑颜点头,刘彦亦领教到‘云梦夫子之心慧’,揭过文章话题,请教颜公江南之行。

 刚才攀谈,他得知这位云梦夫子乃是开封人,弟子勋业为南阳人。

 师徒二人初夏离家,一路南下游江南各地,最远去过金华府。

 临安发瘟时,他们困于台州贼乱,险些被山贼掳了去,多亏一位游侠相助化险为夷。

 十月底才脱离险地,来到杭州境地,现住余杭县小乡村中,距离赵家集不过一山之隔。

 他们原本想歇息三五日便走,寻船返回中原。

 但闻天子封赏‘刘世才’,加之昨日占卜得吉卦,今日便来南乡一见天家所封【奉义君子】。

 刘彦以为他们师徒并非只是游历江南,有些好奇。

 郑勋业替老师答话,说:“家师此番南下,一是带小生游学,身体力行消化积攒的身学,二是为了著书,寻找能够写入书中的民间奇闻故事。”

 刘彦一听后话,便知颜公欲著何书。

 大概就是《青竹雅集》、《松山雾雪录》一类的怪力乱神书,兴趣勃然请教著书之事。

 颜公颇为赏识这位奉义,先和他交谈南下游历所得,又说‘古代先学们为何著书’,最后再说自己著书之事。

 此番谈聊,一个时辰不嫌多。

 转眼太阳偏中,巳时过半。

 临安北城县衙,沈韩率领四十多弓弩手、刀枪手夸马先行,陆知县和范县尉随其后。

 南乡余家东屋,豆腐婆垂目低头坐着,一男一女师兄妹隔墙窥听堂屋叙话。

 听到刘、杨二人别老少出堂屋,在门kǒu • jiāo 谈。

 刘彦说:“午时快到了。”

 万山道:“豆腐快成了。不如先借御笔,写你入学文章,请颜公、勋业一睹。”

 说着两人都收声。

 女子隐觉得不对,但说不出哪里有差。

 她把脸面探出门窗窥瞧,见二人去家门口拴马处取下公文袋。

 刘彦万山转身之际,她极快缩头,对师兄道:“小妹以为,他们来者不善。试问下趟乡下,何故带上公文袋和文房四宝?”

 “听其中一人言,所带还有御笔……”

 这师兄受不了她整日多疑,厌烦说:“依我看,那公文袋笔墨纸砚另有用处。师妹不要再多疑,似你这般,如何谋事?”

 女子缄言不语,阴神化缕精气遁出屋顶。

 师兄怕她乱来,紧随跟出与她合为一股。

 他们于二丈高处窥看堂屋,陡然感应乾坤气动,一股正大阳刚之气现于堂屋,显于刘奉义周身!

 见君子发浩然正气之风,手持御笔立身作文章。

 其口中高唱词——【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文词随他一口浩然气涌出,周身气风上聚头顶!

 其时,一条白锦玉娟脱壳,如龙出深渊,在其头顶龙游,熠熠白光看的他等阴神胆怯。

 世才一篇文章作成,纸上黑字发烁烁明光,正气风流走于逐行逐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