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女来访

 “看贤妹有无造化,投身先生家府,得造化荫庇。”

 元真子陡然心动,试问觉元子:“道兄觉得如何?”

 后者笑说:“何不一试?令妹豆娘,乃心神落地成人,天生灵明秀气,善识人心,对于先生不可谓无用。”

 “若她能得抬举,我国也脸面增光。”

 “届时我向君上请旨,精选一些侍女送去侍奉令妹。”

 “善!好!”

 众道兄弟都高兴同意,先返回国境面君交功。

 外界竹舍,酒宴也撤去。

 刘彦看雪下大,领平儿与众友告辞,对明渊说:“欢乐可享,学业要修,可不要因贪欢忘学。”

 华明渊领会君子点拨,相送道:“今日领会颇多,小生正欲思悟其中道理。”

 “何止明渊,我亦从世才行事作风,见他灵明心思。世才对心思之用,快及我父兄了。”

 杨万山边走边说,此话绝非吹捧刘彦。

 他观察刘世才今日所行,发现其所为透着章法。

 或者说,遵循一种‘术’,此术乃‘心学之用’,而且不失变通。

 这吻合了其父杨公经常说的【学以致用是真学】。

 出来华府,陆侯回衙,沈炼被万山叫上去李家搬书,取《青竹雅集》。

 刘彦送走他们,回到自家后院。

 听正房内母亲与佛家谈佛法,书房中又传出众女燕语莺声。

 明显屋内不止阿九、沈玉娘母女,家里来仙客了。

 随他扣门,书房欢谈声止,阿九笑颜开门迎公子。

 目光探入,见四位美娘子排成一列,姿色卓越,亭亭玉立,各披棉绒衣氅,明眸善睐面君子。

 粉氅是弦月娘子,白氅是萱儿娘子,红氅是阿香娘子,绿氅是琴玉娘子。

 四女笑逐颜开,礼见刘公子。

 见徐州故人来,刘彦亦得几分愉悦,不问来历,先叙旧谊。

 一番欢谈,了解到‘青花舫十月诸事’和‘荀舫主办学之思’。

 萱儿说:“主公本意是想在花舫添个‘伴学营生’。”

 “后来一想,这般作为,始终是‘青楼计’,传到坊间还被人说‘削金敛财之举’。”

 “将来也有损公子颜面。”

 “于是我等提议,索性便往大了做,把‘伴学’变为‘办学’!”

 “则一处书香风气浓厚之地,开办个女子学堂。”

 “前朝便有‘坤学’之先例!”

 “我家主公觉得可行,打算效仿先例,先以‘青花舫’作为学堂,收些女弟子,等入学的多了,再开办书院。”

 “此番前来,乃求公子帮忙参详一二,看是否可以?”

 刘彦含笑思量,从她话中听出一些深意,其意就是‘荀舫主想来本乡办学’。

 这个他并不反对,且有些动容。

 荀舫主此番转变营生,思办女学,格局不小,而且也是为他而改变,如此情义怎会使人生厌?

 他决定替舫主思量此事。

 走了几步,刘彦迎着众女期盼,说道:“我以为此事大有可为!”

 “大周律法,不禁女子读书。”

 “听闻当朝新君有革新科举之念,舫主此举乃顺应天运变化,此乃开先河之举!”

 “但临安不适合作为办学之地,不如就把青花舫开到西子湖上?”

 “西湖书香厚重,杭州尚学之风也盛,西子城乃江南文坛一明珠,与姑苏遥相呼应。”

 “在西湖办学,可招蜂引蝶,汇聚天下之耳目。”

 “另外我识得一女,乃杭州通判千金李怜云。”

 “怜云儒道双修,有坤道之风,相信能与舫主皆为好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