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情问学

 阿九只手弄香火,变出一汤勺、一汤小碗,直接拿勺子舀取赋文之浮光,盛到碗里化作汤水。

 她笑说:“公子尚未通达‘文气生香之境’。玉娘姐所嗅不是文气,乃赋文之意、之精气。”

 “此意精气,闻着清香,是因为言辞达意了。”

 “公子写出汤圆美味口感,赋文承载其意,便得此‘味道’。”

 “有味道,再配以公子妙笔文采、真学润色,才能做‘汤圆馅’包给你们吃。”

 “这篇赋文,公子已赏赐给姐姐和月儿。”

 “大约有一百字的文光,够你俩吃两个月的汤圆了。”

 “是真哩?”

 月儿童言喜悦,大眼看阿九又看汤圆。

 沈玉娘已非昔日齐氏。

 自她修鬼仙炼魂,便明白真学文光之妙,不想贤弟今日如此厚赐。

 她吃惊问:“妹妹说,贤弟他特意作赋给我母女?”

 “嗯。”

 阿九舀一勺‘赋意’,右手凝香火化面团,把‘赋意明珠’包裹其中,两手团成球,弄好摊手给她母女看。

 见她弄出这‘汤圆’,外包香火烟气,内中文光透出光晕,清亮灵动,似雾中月。

 小月儿忍不住手指点触,觉得好看又好玩。

 阿九含笑把包好的‘汤圆’放入碗中。

 这才答玉娘的话,说:“公子非吝啬之人。”

 “一百文光对寻常书生而言,粒粒价值千金。今赐予玉娘姐和月儿,是将你俩视为家人。”

 “公子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无有五十年因缘,不成一家人。”

 “玉娘姐拜老夫人为义母,目的是为求荫庇,而公子认你做姐姐,是出自真情实意。”

 “这便是公子知情懂道之处。”

 “有此篇赋文相助,不消百日你俩便可修达‘游魂境界’。”

 “届时力气见长,姐姐也能尽孝,在家里做一些分内事了。”

 玉娘明眸含泪,怀感激道:“贤弟如此情义,我当生死相报。”

 “姐姐言重了。”

 阿九弄好一碗,又团汤圆,笑着说:“公子助你,可不是图报答。你把公子视作亲弟弟,把老夫人视为亲母,把刘府视作本家,这便足以。”

 沈玉娘刹那明悟,点头道:“妹妹所言甚是,我生为沈家女,嫁为齐家妇,死后脱了生前亲,入刘府门,等同再投胎。”

 “多谢妹妹点拨。”

 “但…这百字真学赏赐过厚,不如分与妹妹些?”

 “姐姐把我当外人不成?”

 见她对自己使人情,阿九失笑看月儿说:“公子每月都给我发俸粮,不比你俩少。”

 “这些都是给你们的。不过今日汤圆,我却要吃一碗尝尝。”

 “应吃,该吃,九妹劳苦功高,吃十碗都使得。”

 玉娘欢心和她说家常,问起前院贤弟何时来。

 她欲当面礼谢,表一表心中情。

 阿九弄好两碗,又变出一桌子香火菜陪衬,请母女落座道:“公子和杨万山去了华府,未说几时回来。”

 “姐姐只管安心用饭,答谢只等今夜再说。”

 玉娘款款落座,问:“公子今夜可还去东湖?”

 阿九缄言不语,教母女道:“姐姐莫打听此事,公子与神明相交,更不可与外人说。”

 “公子已然叮嘱,君家忌讳,万莫多问。”

 “娘,九姨包的汤圆真好吃,你快吃呀!”

 月儿咬一口汤圆,赋文美妙之意顺嘴流入心田,使她小小魂灵内外舒爽。

 比生前所食糖糕都甜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