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邳阴山

    今夜二人在东湖相见时,君家大吃一惊,不知他护身酒气何以消散。

    刘彦如实告知‘写诗盛装酒气’之事,并祭出魂中《山居秋暝》诗卷请君过目。

    相君颇为高兴,不想刘世才竟能思得奇法,把自己所酿学问精气收入自己囊中,非但不生气反觉得后继有人了。

    他告诉刘彦,自己那缸青山酿,确实为自家学问酿造。

    自己虽投身神道,但心向儒门,每日都会作诗写文章。

    但神明之身容不下儒教学问,便造一文缸,把所修学问诗词投入其中,久而久之便得一缸青山酿。

    此酿正好比真学所酿文光,酒气即是文气。

    当日劝他多饮,是欲借酒气助其护身。

    之所以没有当面说明,乃怕刘彦心生顾虑而怯退。

    不料刘世才思得妙法盛装酒气,化作自家所用。

    从临安来这一路,相君已然暗定刘彦为恩师继学弟子,言谈话语拿他当自家师弟。

    两人暗语交谈,跟随春燕、翠莺两位娘子进入巨大山门。

    看到前面一条横河汹涌奔腾,河水沸气直扑面门、吹在魂身,犹如点点火星灼烫肌肤。

    全身灼烫之感,密集似万千蚂蚁叮咬,连二姐都觉神魂发麻。

    春燕察言观色,笑问:“公子可还吃得住?”

    “此河水出自桃止山沸泉,胜比地府油锅。”

    “鬼神下去也要脱层皮,凡人一入,万念俱消,就只剩疼了。”

    “你若吃不消,大可喊叫,那时我捞你上来。”

    “切记不要硬撑,否则烫久了就会散魂,因此丢了性命。”

    “多谢指教。”

    刘彦礼谢后,阔步走到河边,伸手试了试水温。

    一股酥麻由手传递全身全神,而后就是绵延不绝的灼痛席卷心神,杂念被痛苦冲刷的干干净净。

    “她所言不虚……”

    “不过,我来也是为了熬炼心志。”

    “经得起大痛苦,才养得大毅力!”

    他一念思量,随之走入河中,沸热顷刻浸透周身,灼烫之感犹如把魂儿点燃。

    刘彦走几步便被沸河淹没,消失在腾腾热气之中。

    岸上二姐忧心忡忡,漂浮入空,双目运玄光窥视河水。

    见漆黑清透的河中有光影浮动,一点点朝着对岸而去。

    相君也随春燕、翠莺二女飘于上方,视察沉入河底的刘世才。

    谷痄

    水下,刘彦越走越深,越走越慢,越走越沉,魂身好似背负大山!

    此山,名曰【苦厄】。

    苦厄加身之下,前方似重重阻碍迎面而来,身后如有万千只手抓扯,生魂处于极大煎熬之中,甚至有绝望弃生之想!

    此刻,他可以请出六卷诗气裹身,却并没有这么做。

    因为他从前方阻碍中,看见自己被刀斧加身、钢钩穿琵琶,鞭打锤凿之景。

    而身后则是家遭突变,亲人别离,被人陷害,家眷受辱……

    种种幻境使人撕心裂肺,化作真实苦厄施加他魂身之上!

    人世间众多苦楚,犹如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贯穿心神……

    这等大苦难,如何去防?千手千眼,三头六臂亦不能防。

    身处大苦海,唯有熬炼心性,方能自渡超我!

    熬,心志如铁,明智坚定。

    炼,本性归真,白发赤心。

    世间儒释道修真,皆追求本性纯真,吃透红尘诸般苦厄而不改心志,是为‘道心佛印’。

    他曾听慧静说,佛家禅宗认为人之本性即是佛心,人生来即是佛子。

    若使心性回本来,在心灵之中烙下印契,便是‘佛心印’。

    秉持‘佛印’,可身浮苦海之上,一步步行至彼岸,修得菩提正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