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判之女

    “方才有言在先,输了赔礼。”

    “我女就代为父,与陆大人赔情一礼。”

    怜云回神,面向陆侯轻轻下拜。

    陆大人见女替父赔情,也就不躲闪,受之一礼道:“此事只怪下官未及时与大人明说,才酿出猜疑。”

    “下官今日来,另有一事请大人相助。”

    “临安草药即将用尽,下官想讨些回去解燃眉之急,”

    李通判笑说道:“药材之事我自会帮你,晌午你和令弟就在我府用宴,我想听你细说刘世才……”

    陆侯与内弟相视,礼谢通判:“那下官就厚颜讨杯水酒。”

    “我看不如先去见知州,今日若请不回草药,下官无颜回去面对乡亲。”

    李通判爽悦答应,分顾告诉女儿,命家人备午宴,后携带‘治疫六法’与陆侯信步出廊。

    杨万山等小姐安排完家务,问道:“小姐也能掌家?”

    李怜云走到书案前,提笔说:“我虽女子身,家父却养我如男儿,家父不在我便能做七分主。”

    万山听着高看几分,落座笑道:“既如此,小生就不当你是寻常千金。不知小姐想知道世才兄哪些事?”

    怜云面纱朱唇淡笑说:“杨公子真是聪明君子。那我就先问,刘世才学问如何、才情如何?”

    杨万山有意在佳人面前给刘兄扬名,端坐庭廊下侃侃而谈,讲述自己所见所闻。

    百里之外,临安县。

    刘彦也在与女谈话,却非阿九,而是飞刀中的【上官女】。

    他刚粗读完一遍《于氏春秋》,从中收获不少修学思路。

    其中有一门‘问经养学’很奇妙。

    所谓‘问经养学’,需要通达明经正心境界,能够将心思沉入经书之中,使得心念与书文相通。

    届时便能从经书内见书中天地,与书中经意精灵对话,向其讨教学问。

    《于氏春秋》中说【经意之精,承载圣贤道理而生。向其问道,如直面圣贤,可得真金真意。】

    刘彦初闻此法,便想到‘佛门灵犀术’,灵犀之法也是聚心念与物相通。

    但经他尝试,此法并不能‘问经养学’。

    不过,这让他想起‘上官飞刀’中的经意书灵【上官女】。

    撩起衣袖,见一只光亮银环套于手腕,此环乃上官飞刀所化。

    杀狗之夜,刘彦携飞刀出门时,突发奇想‘既然飞刀可刚可柔,何不随身携带?变化器形……’

    刀中【上官女】感应主人心意,竟然自主的变化飞刀形体,结成银环套在他右手腕上。

    这两日一直不曾取下,以自身之气,养飞刀之气。

    两日佩戴,水银刀身也不曾使他染毒,手腕肌肤亦无变化,反而飞刀银环越养越亮。

    他方才点入文光,用灵犀术内察【上官女】文字身,其灵性饱满并且活跃,一见主人神念便欢呼‘公子’。

    刘彦趁机询问:“你总叫我公子,可知我是谁?”

    【上官女】灵性回说:“你是公子呀?”

    刘彦又问:“那你是谁?”

    【上官女】回道:“我是奴婢。”

    二问之下,刘彦见问不出信息,就参考‘问经养学之术’,转换思路问:“你是哪国人?”

    【上官女】回答:“奴婢楚女。”

    刘彦心窍明亮,猜测此女生前是春秋战国人,出自某部‘春秋之书’,不然岂会自称‘楚女’?

    于是试探巧问:“认识屈原吗?”

    【上官女】答:“奴婢知道,屈大夫是公子的朋友。”

    刘彦一念追问:“我是宋玉吗?”

    【上官女】这次迟疑,仿佛在想事。

    刘彦凝一点文光,点入飞刀银环。

    【上官女】得明光相助,回说:“公子是宋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