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法祭祀

    他们一番斟酌后,商定祭礼步骤,大体分为:【礼、诵、祭三步】

    即是行礼、诵读、上祭。

    陆侯为本县父母官,由他带领众生员行礼。

    祭文出自刘彦之笔,诵读则由他来领。

    最后上祭,本县官吏一起敬礼,然后是众生员、众百姓。

    商议妥当,郭主簿暂领‘祭酒’之职,来到祭坛供桌前主持礼数。

    陆侯率领众生员列队,他在最前列,刘彦万山次之,三人呈品字站立,身后是十多个生员。

    范县尉武人出身,非儒家弟子,只在一旁观礼,与众百姓同列。

    刘彦身处队列之中,第一次感受儒家礼祭,内心奇妙充满参与感,心窍文光十分活跃。

    咣——

    一声铜锣鸣响,陆知县领头正衣冠,端正身姿。

    咣——

    二声铜锣鸣响,众人两袖随臂展开,犹如抱月合手。

    咣——

    三声铜锣鸣响,郭主簿主礼唱喝:“进——”

    陆知县率众持礼上前迈步,跨出三步停下。

    郭主簿主礼再唱喝:“礼——”

    【礼】字传入刘彦耳中。

    他感应到八方似有无形之力裹身,使他由外向内怀抱敬意,心中礼数再由内向外而行。

    【礼法】二字,在他脑中一念闪过。

    一旁观礼众鬼狐和慧静,皆看到‘儒家礼法’从虚空文道而来,附着在众儒子身上,发出朝阳之气。

    其中刘公子身上所承礼法最大,朝气蓬勃发红光,其他相叠也不敌一半。

    于成业敬慕道:“先生之心,真是诚挚,这般礼数加身,神明也受用。”

    十三娘含笑看他一眼,继续观礼。

    之后,众儒家弟子在郭主簿主礼下,如法行‘进’,行‘礼’三次。

    为首的陆知县已至供桌前,捡起一把香引燃插在香坛。

    郭主簿唱喝:“拜——”

    陆侯退身率领众生员行拜礼。

    此礼不是跪地叩拜,而是拱手深施一礼,是为‘拜礼’。

    州县礼祭只能三拜,多则僭越。

    礼毕后,刘彦有感束缚身骨的礼法消失,但给他留下很深的体会,仰望天空隐约能见一丝‘礼气’飘去。

    那礼气并未收入文道之中,而是遵从礼数,落入山谷之中,落在众鬼乡民身上。

    只见阴暗的谷内,众鬼身上皆有红光礼气,犹如添了一件大红衣裳,映衬着他们喜悦。

    于翁遁入山谷,看他们观赏自身礼数,笑道:“诸位乡亲受礼甚大,莫忘了还礼。”

    东坡疫鬼问:“我死前粗人一个,不知如何还礼?不如阿翁来教我等还礼。”

    “是也,阿翁领我等还礼。”

    众鬼连片附和。

    此时都没了祭祀前那股怨气。

    于翁应下,拱手比划,教他们如何唱谢还礼。

    众鬼学会了,就跟着他面朝谷口,施礼答谢。

    他们民心往一处靠,众念集合之下,谷外的祭坛火盆掀起一大片香火!

    在虚空映照出三千鬼众还礼场面,烟雾火光好似海市蜃楼,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但众生员、官民皆有看到,知道方才的礼数他们收到了。

    陆侯笑对刘彦道:“接下来诵读,该由世才来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