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疫六法

    雨后东湖,烟波浩渺,水雾蒙蒙,青山秀美。

    望山顶湖伯庙,见凌烟笼罩,香火冷清,登山小路不复往日拜庙之景。

    船头杨万山叹道:“可怜君家为民施粥,却无人来进香答谢,而那些置身事外的神明,倒香火鼎盛。”

    刘彦持扇背手,观山庙说:“乡民遭横祸,无心礼神。等临安灾过,可请陆兄率众民来祭相君,那时君家显圣,一日可恢复往日鼎盛。”

    “眼下之急,在于三千疫鬼。”

    “那些病死之人,疫气缠身,若不医除,只靠相君放粥救济,无异于杯水车薪。”

    “等到粮尽之时,那三千疫鬼就会作乱!”

    “届时就算陆兄治好百姓,亦会因此前功尽弃。”

    一旁沈炼问道:“刘兄可知湖伯家还有多少粮草?”

    刘彦回想与两位郡主攀谈所听,说:“据我所知,东湖粮草已然耗尽。现在君家所用赈灾粮,是从太湖借来的,只够支撑十日。”

    沈家伯侄闻听,感叹东湖神明仁厚。

    杨万山想计策道:“能否使用官粮赈灾?”

    “这个尚不知晓,稍后祭庙可以一问。”

    说着,刘彦问船家要笔墨纸砚,走入船屋润笔写《祭神文疏》。

    ‘文疏’即‘表文’,乃凡人沟通神明,祭神、敬神、祈神的文书。

    道家礼神,开罗天大醮,法事最后都会呈上一封‘天地文疏’,以告诸天神明。

    道人写表文有一套章程,好比儒生作诗词对赋。

    刘彦写《祭神文疏》不用道家章程,祭文以辞赋为体,效仿楚辞的体例。

    辞名定为【九歌·相君】。

    他在文思内聚拢香火气,心窍文灯仿佛一盏照夜灯笼,想象‘只身一人挑灯穿行在香火笼罩的尘世,看见黑夜里东湖君家施粥济众鬼之景。’

    文思生成,心境酿词。

    刘彦托举思想文境出窍,提笔书写祭文内容。

    旁观的杨万山巧用心窍文光,窥看他头顶文境……

    只见刘世才思想的辞文笼罩着香火气,文字在其中显现,如黑夜神目泛光,照人心神!

    又似一双双鬼眼盯来,使人心寒颤栗。

    不经意间,杨万山心中跳出【神鬼辞赋】四个字。

    他不敢多窥,怕文字神目鬼眼熄灭自身文光,转身走出船房,缓解发憷的内心。

    万山出生真学府邸,见过的好文章起码过百,但无一篇如此一般直戳心神,使其冷汗生怕。

    “刘世才真乃奇士鬼才。”

    “父亲说,活用学问是第一。”

    “他不但能活用儒术,且将辞赋作出鬼神气,若非亲眼所见,难以想象。”

    少时,客船抵岸边。

    湖边出现两位美娘子,她们偏梳着飞仙髻,轻纱披肩,眺望着船头问:“可是沈家客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