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交神女

    “小生愿为本乡贡献微薄之力。”

    “不过我刚还乡,对临安灾疫所知不全,不敢妄言献策。”

    “郡主可知城中灾疫情况?官家是如何治理?”

    七郡主哼声道:“临安县不会治疫,所用之法不过沿用旧法,全然不知道变通。知县不过是‘刘煜之流’。”

    她口中‘刘煜’脱胎于《刘煜治水》的典故,泛指守旧、循规蹈矩、不知变通之人。

    “其实临安知县算得上一位好官,自从发瘟后,他没少奔波,只是官微言轻,受命于上官。”

    三郡主公正评价本乡父母官,后说:

    “临安遭瘟一个多月,天子朝堂,鸿儒大夫,有谁不知道?”

    “可他们都在为自己主张博弈,无人顾忌这边百姓死活。”

    “这里朝廷也有党争?”

    刘彦眼望湖伯庙下的灾鬼,感叹百姓命之微末,心中正义陡然而发,周身溢出正气岚烟。

    两位郡主和侍婢见之明眸雪亮,如观鹤一般看着他。

    “不想你还通达孟学,养出浩然正气,真难得。”

    “难怪公子引用孟子之言,说自己‘略有微义’……”

    刘彦听她们赞言,意识到发正义心时,意气外溢了,收起心志说:“小生只是粗通孟学,不当二位郡主夸赞。”

    七郡主看他内敛正气,忽觉这书生不那么招恨,笑问:“你叫什么?是哪位夫子门生?”

    刘彦持扇礼道:“小生刘世才,师承孔孟,独自修学。不知两位郡主如何尊称?”

    “我叫相晴,我姐叫相文。”

    七郡主自荐后又介绍姐姐,追问:“你真是独个读书吗?没有人教你做学问?”

    三郡主亦盯看刘彦,她不敢相信此君独自学成孔孟!

    刘彦正要回话,山上又下来两位绿衣、紫衣郡主,只因看到他身上所发浩然正气。

    “姐姐好会骗人,这位公子明明是孟学之士,偏说他是明经才士。”

    “就是,姐姐还自己私交,都不与我俩引荐。”

    六郡主、八郡主一人一句埋怨三姐,眼眸却看着刘公子。

    七郡主相晴帮三姐说话:“谁叫你们自己不跟来?”

    “三姐并没骗你们,他就是孔学明经才士,但兼顾了孟学,修养出浩然正气。我说对不对?”

    “正是。”刘彦折扇击掌,随之礼见后来的两位郡主。

    六郡主、八郡主二目睁大,张口欲言……

    三郡主相文含笑引荐:“这是我家六妹和八妹,一叫相蓝,一叫相青。妹妹们别失了礼数。”

    青蓝二郡主被三姐牵回神思,轻快见上一礼,如赏美玉般打量人。

    刘彦则放开心怀,不惧神女视察,谈问湖君子嗣。

    “君家无男子吗?”

    “有呀,我上面有四位哥哥,大哥二哥入赘太湖,四哥五哥在黄河水府当差。”

    七郡主简略答话,接着问起刚才的话:“你果真没有老师?”

    刘彦知道不说一下她还会追问,于是大致聊起自己入学经过。

    “我过去甚是愚笨,说是榆木脑袋不为过……”

    “上月落榜归乡途中染病,在徐州死过一次,幸得神人相助而还生。”

    “也因此我开了心窍,后机缘遇到贵人点拨,才明白儒家真学玄妙……”

    “我以前在乡里有个绰号,叫‘刘三第’,现在应该叫‘四第’了。”

    “呵呵……”

    四位郡主被他风趣逗笑,在船头和他攀谈了一盏茶后,才告辞回去主持施粥。

    刘彦再进船房,齐氏看他目光已然不一样,刚才外面的话她都听到了,拉着女儿跪地磕头。

    “贱妾恳请公子收养月儿……”

    “嫂子请起,你们母女我自有安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