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取所需

    庄晓寒让康乾把这个问题向游孟安反映了,游孟安顺水推舟让康乾去招工。

    康乾从来没在官府部门工作过,初来时有些不适应,因此步步谨慎,生怕做错了给庄晓寒他们丢脸。

    这里百废待兴,到处一片繁忙景象,实行的很多制度是从前都不曾见过的,均分土地,免费学习,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连庄晓寒和游孟安之流都在摸索着学习,他便是走错了几步好在能及时改正过来,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康乾去找了高展声。

    冬天田里没什么农活,男人们组织起来去修水利工程,女人们大多呆在家,一说招工,呼啦啦来了一大批,老少皆有。

    马大华又回去了,这次他要带来的人更多了,原高家村剩下的村民本来有些还有点犹豫的,一听说新村这边这么好的条件再也坐不住了,基本不用动员自己全都迁来了,马家村的还剩了最后一点,马大华还有别的在外村的亲戚,早就跟他说好要跟着过来的,都还眼巴巴等着他回去带路呢。

    人走的太多了,那边的官员知道拦不住,已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官府的官员最是知道外头的形势的,听说凌冽的镇戎军快要打完定国全境了,朝廷无力反扑,如今就剩个都城还死撑着,这样的一个快完蛋的朝廷,还有什么必要替他死守着。

    说不得哪天大荒漠这地方也要归镇戎军所有了,他们自己也早该考虑退路的问题了。

    连有些官差都私下表示要跟着马大华过来继续干。

    很多的村民来了后之比较了一下,不打算种地了,直接进了工坊,有些村民以为自家的女人只是在农闲时去赚点零花钱,没想到这些女人进了工坊就不想再出来了,工坊里雨淋不着,太阳晒不着,每月工钱固定发不拖延,以前在田间地头刨食,还要看老天爷的意思,赶上风不调雨不顺的年景,收成还没有保证,在工坊里的工作可要轻松太多了。

    季敏忙的跳脚,更加看不到人影了,为了减轻她的工作量,庄晓寒给她配了几个识字的女工帮忙。

    庄晓寒给了季敏足够的底气,季敏似乎又找回来当年身为官家大小姐的尊严,骨子里的英勇傲气再也压制不住了。

    一个新时代的女强人华丽丽诞生了。

    庄晓寒发动高秀秀和候府里的一众女佣开始尝试织毛衣,虽然她自己的水平也就只是织个上下针的水平,但是这个织毛衣本就源自游牧民族,民间善女红心灵手巧的女人多得是。所以,她只是起了个头,后头高秀秀她们愣是把这项手工编制给玩出了花样。

    鉴于自己的肚子太大了没办法久坐,庄晓寒把起来个头的毛衣交给了高秀秀,高秀秀不负众望的给她织完了剩下的绝大部分,然后,庄晓寒厚着脸皮告诉凌冽这套毛衣是在她的亲自指导下完成的,是她送给相公的心意,凌冽也不拆穿她,高高兴兴的穿上了全套毛衣裤,那一刻感觉自己全身都暖和了。

    上行下效,全境内的女人们不分老幼都开始夜以继日的织毛衣了。

    没办法,高原上大雪封山的时间太长了,女人们就算不给自家男人织,家里总还有父母或者孩子,再不济自己也需要保暖,这么流行的活动,不参与一把都感觉不够时髦了。

    高展声也很感慨,现在迁移来的人越来越多,可开发的土地有点不够分了。剩余劳动力进了工坊去,有效的解决了人多地少的问题,他的工作也好做多了。

    那些自愿放弃土地耕种的人们,会发放一个户籍证明,在找工作时有优先权。

    金山的毛衣没人给他织,对着庄晓寒又发起了牢骚。

    不过,牢骚归牢骚,他还是帮着庄晓寒建起了毛纺厂、制衣坊、染色坊,偌大的河水边,一溜开了七八家的工坊,天天到上下工的时间,人头攒动,蔚为大观。

    为解决纺织业的污水排放的问题,庄晓寒让人特意在工厂旁边另外挖了一个湖泊,用于收集处理清洗羊毛和染坊排出的污水,湖泊里种些芦苇水草清洁水质,湖里水面上修建栈道亭台,用作员工们平时休闲观光用。湖底的淤泥过几年后放水捞起,就是最好的种田的肥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