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先恐后

    后世的人,在记叙这段历史的时候,所用笔墨甚少。

    不是因为战况太惨烈,也不是因为过程太复杂,而是因为战绩太过辉煌,用时太短,堪称奇迹,描叙的人多是抱着一种不可思议的心理,对他带兵攻城略地并未细细描叙,因为即便写出了,多数人还是不太敢相信,觉得里面水分太多,尽数是浮夸而严重失真。

    天知道凌冽统共也只有五万的兵马,自己的嫡系只有两万,三万还是后援,初时那三万根本就没敢派做先锋。

    但是当凌冽带着两万人马势如破竹的攻陷了一系列的大小城池进而拿下第一郡的时候,那些看热闹的终于坐不住了。

    来了又不派上场,难道我们是来做啦啦队的吗?

    你们吃肉,好歹给我们留口汤喝啊喂!

    他们派人飞马传送给了禹城的齐大元帅。

    齐大元帅看了信,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若我总是只在禹城坐镇着,是不是将来论功行赏的时候,也会没有我的份?

    还有,如果这个凌冽一直是这样高歌猛进势如破竹的话,我总是在后方坐镇没出动,会不会也错失很多的观赏和参与精彩战例的机会?”

    然后他也坐不住了。

    不独是他,边关四城的很多将领都纷纷跑来要求前去参战,就算轮不上他们,过过眼瘾也是好的,免得将来回首过往,连个可以吹牛逼的话题都没有。

    齐大元帅心里直嘀咕,想不到只是来了一个猛人,就能把边关多年来不思进取的风气一扫而光,刺激的每一个人坐不住了,显得以往他这个齐大元帅一点作用也不起似的。

    真是叫人羡慕嫉妒恨。

    齐大元帅和其他将领的到来使得那三万人的危机感陡增:这算什么回事,他们还没上场呢,后头就来一批等着上阵的人马,这要是功劳全都被别人抢走了,他们还混个什么!

    所以准备打第二城时,大家一哄而上,愣是将凌冽团团围住,哭求着一定要他们先出动,凌冽只得答应。

    那三万人群情激奋,嗷嗷的嚎叫着往上冲。而对方的定戎人,在看到前一关被攻破之后,对凌冽这个名字的畏惧,使得他们很快就放弃了抵抗,仗只打了一天就结束了,第二座城池,破!

    所有人,不论是己方还是敌方都被这个消息给震撼到了!

    定戎人建国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其建都的时候,疆域可只有三个大点的城池,后来通过不断的扩张侵吞才有今天这规模,河西四郡中的三郡被他们夺去已有四十多年的时间了,这期间双方也不断在争斗,可惜,云国似乎一直都落在下风,尤其是先皇大行之后更是衰弱,边关将士们连和定戎人一战的勇气都没有了。

    想不到的是四十年以后,云国竟然再次雄起了!

    这是不是一个信号,表示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时移世易,攻守之势异矣?

    齐大元帅请凌冽回来大营商讨对策。

    河西四郡如今三城已在云国囊中,想必现在慌张的是定戎人,失去的城池,皇子被俘,死伤几万,要是照这样的进度打下去,怕是要不了几年,定国真的要亡国灭种了。

    这回,定戎人不敢再傲慢了,换了一个使者来,要跟云国重新谈判。

    齐大元帅给云国朝廷送去了捷报,现在边关大捷,要不要和谈该请朝廷来做定夺了。

    齐大元帅心里暗自庆幸:幸亏先跑来边关了,不然几场重要战役的时候他都不在场,这个边关元帅当得有点失职…

    朝廷这回来人相当的快。大半个月就到了,上次端王来的时候,路上可是走了有一个多月呢。

    来的几个官员凌冽都不认识,中间有一人见到凌冽的时候,眼神有些躲闪。

    凌冽冷冷嗤笑了一声。

    当初把云国和容国对战,结果失败,朝廷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是他娘子将新式刀剑的锻造方法泄露给了容国,害的他们夫妻下了大狱,最后若不是容国陈兵边境,容国郡王爷亲自来要人,云国迫于形势不得不释放他们夫妻,恐怕如今他们夫妻的坟头草都丈八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