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徐睿他们因为650万的首日票房成绩高兴的时候,匡大飞对1700万的票房是相当的不满意。

 他这边刚收到消息,就接到资方的电话,语气略有些埋怨:“老匡啊,这部戏是不是拍的有点太过了,观众不买账啊。”

 匡大飞烦躁的说道:“现在的观众稍有点不如意就喷,实际根本不懂欣赏,我这部电影拍得更现实、露骨,看首日场的观众可能还不适应,咱们多找几个up主、博主做电影解析,帮助观众理解,他们看明白了,可能口碑会反转。”

 “你有多大信心,这部电影制作成本1.2亿,宣发预算4000万,再追加,能收回成本吗?”

 匡大飞一时也不好夸下海口:“我……那个,我还是挺有信心的。”

 这语气资方一听就知道悬,但还是追加了一些宣传费,如果这时候不加把劲,那是真没机会了。

 燕苒这边钱少资源少,电影上映前,主创人员的专访只有一個,不过在首映后,陆续有几家媒体联系到他们。

 “影评人都睡醒起来干活了。”杜筱一早就拿着手机狂搜。

 微博id“不吹不黑”的冯海兵发文道:“昨天来了一场国庆电影马拉松,几部电影都刷了一遍,以下做个简评。

 第一部《崛起之战》,众所周知,这是一部国庆献礼片……”

 这个id徐睿熟悉,当初刷到过他对《彗星来的那一夜》的好评,凑过去一瞧,简评不含剧透,但下面用记事本截图的方式发出的长评,对每部电影的点评都不少于一千字。

 “好敬业。”徐睿赞叹着,着重扫瞄了几眼《人在囧途》的评价,和当初在影厅内耿述对他说的差不多。

 像冯海兵这样比较有口碑的影评人,是能够影响粉丝的观影选择的。

 听他说“《人在囧途》值得看”,不少粉丝准备订票,一看场次少的可怜,不免议论起来。

 昨天吐槽排片的只是一部分徐睿和燕苒的粉丝,经过一夜的发酵,就好像滚雪球一样,舆论的声音渐渐大了起来。

 到了下午,各院线的排片开始调整,《人在囧途》的排片从8%提高了5个点,达到了13%。

 而被压缩的正是口碑彻底爆掉的《室友再见》,有博主收了钱试图挽回这部电影的口碑,一小时脱粉两万,被喷一千多条,吓得他赶紧装死。

 有人甚至通过网上渠道,把这部影片投诉到广电,如果闹大了,可能会有下档的风险。

 匡大飞得知排片降了,急的给朋友打电话:“老刘,你们那怎么把《室友再见》的排片降了那么多?”

 对方语重心长的说道:“老匡,咱们都是朋友,我就不和你玩虚的了,你这电影不挣钱啊,昨天刚公映的时候,平均上座率70%往上,到晚上就开始跌,今天平均上座率50%都不到,跌太快了,我这要不调整排片,我就不用干了。”

 匡大飞咬咬牙:“这不还没定论吗,说不定后边能涨回去,老刘,你帮帮忙。”

 电话那头的人摇摇头,都是熟人,也不好说的太伤人,大家在电影圈混这么多年,一部电影口碑反转有可能,但都是在一断时间后,在上映期间口碑就两极反转,票房逆势大爆,他是没见过:“能帮我肯定帮,这才下调了5个点,不就是给你留个口子吗,如果上座率能起来,我再给你调回去。”

 匡大飞也知道这话就是敷衍,但也没办法:“那先谢谢你,改天请你吃饭。”

 “客气。”

 挂断电话,匡大飞有点烦,连老朋友都这样,他和其他院线的人也就是点头之交,更没用。

 “实在不行,只能包场,在票房上做文章了。”匡大飞琢磨着,不过这事他做不了主,于是打电话跟制片人商量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