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的代价

    两女闻言转过头,只见身后一人叉着腰,一张脸儿黑如煤球。

    见她二人转头看来,咧嘴嘿嘿一笑。

    那牙齿,在乌黑的脸上显得特别白净。

    经过短暂的插曲,众人也再次进入了研讨工作中。

    这段时间以来,那几种火炮与火铳已经被初步制作了出来。

    毕竟南燕兮的脑子里有详细的制作图纸,也看过无数遍制作过程。

    制作相对简单的几种火铳火炮,已经在小批量生产了。

    南燕兮打算让自己麾下的玄武营,实验性的先装备一部分。

    看看效果如何,毕竟,基层士兵的使用反响很有含金量。

    目前,南燕兮的青莲火器制造局主要在搞科研开发。

    目前的问题是其中几个爱钻研的师傅提出来的。

    这些火器射速太慢,每打一铳,都得重新填充火药,塞入弹丸,用通条压实。

    而掣电铳,倒是因为有子铳的原因,射速提高。

    但那子铳制造实在太过复杂,价格也就居高不下。

    一个士兵,撑死只能配六七个,打起仗来,嘭嘭嘭几下,打完了。

    而且就现在的几种火器,全都怕水,怕潮。

    南方多雨,一旦碰上下雨天,全部得趴窝。

    所以,这几人就想着能不能把那子铳简化,让其制作成本和制作工艺降下来。

    然后在揉进自来火铳不怕水的特点,那岂不美哉?

    其实在现代人看来,不过就是把那子铳该进程现在的子弹而已。

    但身为一众古人,能生出这个想法,就已经一下子进步几百年了。

    尤其是那底火跟击发装置,全部都是大问题。

    不过,在这之前,也丝毫不影响南燕兮先将各型火器制作出来。

    装在船上或者放在城楼上用来守城,那就不怕雨淋了。

    到那时,只要一下雨,老子们就龟缩城内防守。

    敢进攻就躲在城楼或船舱里拿炮轰丫的。

    等啥时候雨停了,自己再率队出击,完全不影响。

    南燕兮也想了,让这帮家伙好好研究着。

    只要能研究出新东西,就奖励给他们丰厚的赏赐。

    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没研究出来,就扣月钱!

    不愁他们不用心。

    而自己这边,先量产了再说,大不了给每支火铳都配上铳剑。

    打完了就肉搏呗,再保留一半的强弩手,保持远程供给能力。

    这问题不久迎刃而解了吗?

    说起来,这个世界真的是连弩的概念都没有。

    部队上装备的只有各式长弓,弩在这个世界竟然算新鲜货。

    回想起我华夏,自秦朝时便已经有十分强劲的硬弩了。

    这倒是让南燕兮感到无比自豪。

    弓,必须用双臂拉张,射手一手控弓,一手拉弦。

    这样,它的张力必然不可能超过控弓之人的臂力。

    而弩则不同,不但可以双臂拉,还可以脚或腰,乃至全身的力量。

    所以,不论是射程,还是杀伤力,弩都比弓强许多。

    用弓射箭时,弓箭手双手拉弓,眼睛必须同时瞄准。

    但双手拉弓不可能太过持久,所以瞄准也就会很仓促。

    而弩则可以提前拉开,装上箭,什么时候瞄准了,什么时候再射。

    再加上弩上有望山用来辅助瞄准,可以打得更准。

    这些都是弓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