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抉择

    喝了口水,吃了点糕点,杨辰才算是缓过劲来。

    荀彧在一旁看的直摇头,又是问道。

    “主公此次回来,带了多少兵马?几员大将?”

    杨辰回道:“有赵云张辽,谋士郭嘉三人随我一同,共计一万并州狼骑。”

    “其余徐宁坐镇扬州,督促收服之事,荀攸一同辅佐之,黄忠田丰两人跟随其余兵马,路上行程。”

    “按照时间的话,应该还有五日便能到。”

    荀彧看着杨辰,摇头叹息,不再多言。

    他已然看出杨辰为何匆忙,其中意味,自然无需再说。

    杨辰看着地图,开口问道。

    “现如今情况如何?”

    荀彧起身,立与左右,开口言道。

    “并州北方,共有素利,弥加,厥机三部,其中素利,弥加两部已然确定入侵并州,厥机一部,按兵不动,现如今还不知晓是敌是友。”

    杨辰冷哼一声,冷笑道:“北部鲜卑,还能如何是敌是友?若非附庸,便是敌手。”

    此话一出,尽显杨辰底气。

    荀彧不接,继续言道。

    “其中素利,共有兵力两万余人,弥加有兵力三万人,弥加有兵力一万人。”

    “兵力虽不多,可鲜卑族擅长游牧,战马凶悍,士卒彪炳,往往一触即走,极难抓到机会。”

    “纵然是将其团团围住,也极容易被突围而出。”

    “此时并州北部,失去十城,但是鲜卑族并不侵占,而是烧杀抢夺一番后,自行离去,不过其中破坏,便是攻占下来,也依然无用。”

    “也正因如此,夏侯渊李典于禁三位将军,才没有贸然行动,只是固守撤兵,并不主动出击。”

    杨辰听此,微微点头,满意说道。

    “三位将军的决策尚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待支援,我心满意。”

    鲜卑乌桓等族,与中原等地的诸侯并不一样。

    中原各地,战争之下,抢夺下城池,便驻守于此,或屠城而走,或占领据守,只有如此两样。

    而诸多诸侯,即使是袁术,也知晓占领拒城而守,慢慢收拢民心,直至转化为自己土地为止。

    鲜卑等北方部落则不同,他们大多为游牧民族,既没有重城可守,也无需自己攻打。

    草原部落,大多骑马上阵冲杀,胜负之后,或收拢旗下百姓,或抢掠一番而走,断然不会轻易屠杀。

    毕竟草原民族以狩猎为生,人口有限,轻易屠杀之后,人口不足,极容易被北方上的恶劣环境淘汰。

    而中原民族则不同,中原人早已然不再以狩猎为生,大多耕种农作,无需犯险,生育存活自然要比草原民族要高。

    纵然是现如今群雄并起,动不动就要屠城,几十万几十万的杀,可对于中原各地人口来说,也不会动摇太多。

    当然,动摇太多是指相较而言,并不是真的没有死伤过多。

    东汉桓帝时期,各地百姓人口大约有五千万人。

    而一直到进入晋朝,百姓人口便只剩下了一千六百万人。

    其中不过一百年间,便已然死去三千四百万人,足足三分之二的人口!

    不过在中原庞大的人口基数下,相比较于北方游牧民族,想要恢复人口经济,还是要容易的多。

    也正因如此,游牧民族尽量会规避大规模攻防战。

    一来是因为确实不擅长攻打重镇城防,二来是触之即走,可以更多的避免人口损失。

    只有几百万人的北方游牧民族,想要和几千万人的中原民族比拼消耗,还是痴人说梦。

    当然,此处只说从东汉末年到晋朝时期,几百年后蒙古族铁木真南下建立大一统王朝,再是满人入关建立清朝这两点另说。

    毕竟发展了几百年,渐渐的接触了中原的文化,兵法,再韬光养晦,一心想要占领中原,有这样的毅力,总归是可以成功两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