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定南北

    王忱在门外很是紧张。

    三日前山上与天师交谈之时,天师便说要他跟随杨辰,日后必有大成。

    下山之后,他还未与家里诉说,便被杨辰传令于此,竟然直接让他做了一个校尉。

    虽说现在乱世之时,校尉并不高,可他先前只是王家一子,此时得到朝廷封令,更是激动,告别家里,便急忙赶往刺史府。

    片刻之后,下人让他入内,他进门看到杨辰便拜。

    “杨大人,属下王忱参见。”

    杨辰轻笑,对这个未来的的荆州刺史,他还是很看重的,起身虚扶,开口笑道:“王忱,进入军中,可有感想?”

    王忱连连道谢,“感谢杨大人厚爱,才来军中有所不便,属下能够克服,请大人放心。”

    一直到现在,王忱都还没反应过来,前几日在山上与他称兄道弟的杨辰,竟然便是并州刺史。

    杨辰象征性的夸赞两句,也没有多言其他。

    毕竟只是以后的名臣,现今还未展现能力,可以重视,但没必要过于捧高,任其自然发展便可。

    时无战事,吕布与曹操退居雍丘,袁术被大败,短时间内无力再战,刘备式微,更是如此。

    加上临近冬日,杨辰与诸多将领决议待到明年春日再行出征,期间调养生息,整理士卒。

    没了战事,杨辰倒也轻松,虽然他名为并州刺史,但文有荀彧荀攸,武有田丰郭嘉等人,另有赵云典韦张郃等人辅佐,需要他做的事情极少。

    好不容易有了休息时间,杨辰便自觉堕落,日日在宅院,与蔡琰等人逛街散布,好不快乐。

    只是刚刚立春之时,却有一道消息,打破了杨辰的计划。

    北方乌桓族首领蹋顿,举兵南侵。

    并州刺史府,杨辰端坐正中,左右两旁文臣武将列坐,共商国事。

    “诸位,北方战事你们都看了,有什么想法?”

    荀攸率先开口言道:“主公,先皇时期,北方乌桓族被我汉室接连讨伐,丧失战斗力,此番卷土重来,定然是看到中原战乱,我等必不可退却容忍。”

    “我当然知道不能退却,问题是我们谋划开春之时,讨伐兖州曹操,此时北方来犯,我们先应那方为主?”

    田丰一旁言道:“主公,我们为讨伐曹操做了半年准备,若是此时更改计划,得不偿失不说,更是打乱战略,再行准备过于仓促,胜负难料啊。”

    荀攸道:“那乌桓不过马上民族,能有多少人?我三十万大军,如何能说胜负难料?”

    田丰语噎,片刻后却说:“纵然是轻易取胜,可延误了南方战机,曹操袁术虽然不成大势,但也不得不防。”

    “行了行了,别超了。”杨辰开口打断两人,看向一旁郭嘉,问道:“奉孝,你如何看?”

    现今谋士大多献策,他可不相信郭嘉能没有自己的想法。

    郭嘉沉默片刻,开口说道:“属下以为,还是优先讨伐曹操为好。”

    “为何?”杨辰来了精神,知道这郭嘉是有点东西。

    郭嘉缓缓起身,开口言道:“属下有三点。”

    “第一,讨伐曹贼乃是策划半年之计,立春之后便已经开始了粮草先行,此时我军大部分粮草都在并州与兖州之间,若是按捺不动,转头讨伐乌桓,粮草不足,一旦拖延几日,大军便补给不足,胜负确实尚未可知。”

    “第二,乌桓族人数并不多,大军来犯不过数万余人,且多为骑兵,行军极快,来去自如,若是前去讨伐,必定要一举将其摧毁,大军势必要深入北方,于我不利,可若是派兵镇守北方,那骑兵掠阵尚可,攻城不足,纵然南下,也不过掠夺一番,不足为惧。”

    “第三,现今天下,唯有主公一人独大,此时讨伐北方,难保曹操袁术不会联合起来,若是那时,并州空虚,向南空虚,对方一路大军向北,我等还要回防,北伐不成,还要耽误时日,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