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书

    慕老太太出身不高,但也算是精明人。

    都说婆媳之间,大都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之前儿媳妇没进门的时候,那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等到儿媳妇真的进门了,小两口在婆婆面前眉来眼去,很多婆婆看了都会有点失落。

    毕竟儿子还没成家前,有事就问娘,没事也会讨好卖乖,联络下母子感情。

    当初于婉娘也算是低嫁,慕老太太看着恩爱的小两口,满意之余确实有点不满。

    但是那个时候自家儿子还没出人头地,她就算是再不满也只能是自己憋着。

    等到后来慕佑德终于考上了秀才,也谋到了衙门里的差事,在慕老太太的眼里,自己儿子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偏偏这个时候,于婉娘生了二子一女,最后两个儿子都没保住,这让老太太心疼的要命,借着她无子的借口,就给她安排了两个通房。

    后来看见儿媳妇和儿子日渐冷淡,她也有点后悔,设身处地的一想,自己没了孙子,儿媳妇没得是亲生骨肉,她能不心疼吗?

    而且就算是自己不给儿子安排通房,婉娘自己也知道她生了小儿子后就子嗣艰难,等缓过神来,她自己肯定也会安排的。

    老太太并不是恶人,自己觉得对不起儿媳妇,之后就把两个通房的卖身契给了儿媳妇,对于她们后来生的孩子,也没太亲近,倒是更疼爱慕昭昭几分。

    因此这几年,婆媳之间倒是融合了几分。

    慕老夫人一脸福相,已经有不少皱纹的手上戴着几个金戒指。手腕上还有一对颇有分量的金镯。

    她一身紫蓝色的裙袄,用头油把不少白发梳的油光水滑,发髻上还插着金钗,看着就知道这是富贵人家的老太太。

    她在客厅里一边烤火吗,一边和身边的婆子嘀咕着临近过年,猪肉羊肉的贵了几文一斤,就看见于松他们好几个人疾步进来。

    她就扬起笑脸:“于贤侄,秀娥,你们今儿怎么有空过来,赶紧坐。”

    说完就发现大家的脸色不大好,这让她心里有点嘀咕,怀疑是婉娘和肖秀娥因为昭昭和于小二的事情谈不拢,闹矛盾了。

    她现在算是知道了你,不聋不哑不当家翁。

    就当自己老眼昏花,没看见他们的脸色,自顾自的吩咐边上的老婆子:“你还不赶紧去上茶点,再去厨房准备几个好菜,晚上大家都喝两杯。”

    刘婆子也看出来不太对劲了,赶紧应了一声,自己就以不符合自己现在年纪的利索速度迅速离开。

    于婉娘神色平静却很干脆的开口:“娘,我要和慕佑德合离,昭昭我要带走,以后昭昭的事情都归我管,我也带走自己的嫁妆,再拿走一千两银子。”

    大庆朝几代皇帝算是一个比一个严惩贪官,但是对在朝的官员还是很厚待的,再者这些年的物价也算是平稳。

    不过地方有差别,物价也就有了天差地别。

    比如说乡下盖三五间房也就二三十两银子,但是在县城要置办下二进的宅院,差不多得二百两银子,要是地段再好点,有店面房,那就要四五百两银子。

    所以说,不管是什么年代,这房价都是能让人望而生畏。

    而店小二每个月也就二两银子的月钱,泥瓦匠一天就是三十文钱左右,衙门的普通衙役明面上能有三两左右的月银,知县大约有二十两月银左右,而慕佑德这个县丞只有五两银子的月银。

    不过暗地里商人们,或者是求着他办点事的,有时候私底下塞给他的‘好处’比月银多几倍了。

    像别的物价倒没有太离谱,猪肉十五六文一斤,排骨十文左右,羊肉三十文左右,二十五文左右。

    一般的糙米,玉米面五六文一斤,好点的精米细面贵几文。

    当季的菜蔬那也不贵,像现在白菜萝卜什么的都是一二文一斤,烧饼馒头一文一块,肉包子大饼就要二文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