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听话了,要打屁股(大章,求订阅)

    这是有人能够完成的任务吗?

    朝廷大军在后,自己进入到了辽东城之后,不会被人枭首示众吧?

    想到这里,孔颖达立马就萎了。

    “陛下,微臣……微臣近日身体抱恙,辽东远离长安城,近期微臣恐怕不适合前往。

    等将来微臣身体恢复了,一定亲自出使辽东。”

    说完这话,孔颖达难得的感受到了脸上一阵火辣辣。

    只见他低着头,再也不敢多说什么。

    而有了孔颖达的前车之鉴,自然没有谁会再那么不识趣的跳出来反对出兵了。

    谁反对,就让谁出使高句丽,去劝说人家投降。

    这哪里是出使啊!

    这是去送死啊!

    能够在朝堂上混出点名堂的人,有谁是傻瓜?

    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也不愿意去做啊。

    这么一来,大唐朝廷上下官员,在对待出征高句丽这个事情上,总算是只有一个声音了。

    各路大军,也很快就开始开拔。

    这个时候,大唐过往修建的水泥道路就充分的发挥作用了。

    往常,大军行军的速度是非常有限的。

    特别是遇到下雨天的时候,基本上好几天都没有办法怎么行动。

    那些黄泥路被雨水冲刷之后,严重影响行军。

    但是现在不同了。

    有了水泥道路,大军一天就能行走一百多里。

    像是前锋的骑兵,更是一日就可行走好几百里。

    ……

    登州。

    李靖再一次的被任命为渤海道行军大总管,跟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薛万彻一起,水陆两地同时对高句丽发动进攻。

    “大总管,从登州前往平壤城,经常都有商人走这条海路。

    正常情况下,只需要两天功夫就够了。

    如今朝廷出兵高句丽的消息在大唐虽然传开了,但是高句丽内部估计还没有收到。

    微臣在收到朝廷的指示之后,立马已经安排兵马把所有的码头都看守住了。

    任何一艘海船没有得到批准,都不允许出海,为的就是防止高句丽的探子回到平壤城通风报信。”

    登州刺史淳于难很是恭敬的站在李靖身边,汇报着相关的情况。

    虽然刺史是文官,正常情况下李靖这个武将是管不到他的。

    但是要知道现在李靖可是渤海道行军大总管。

    所有环渤海地区的州县,在作战期间都需要听从李靖的指挥。

    可以说,在打仗的这段时间内,李靖就是环渤海地区最高的军政长官。

    谁要是不听话,他完全有无数种方法去收拾他。

    哪怕淳于难是登州本地的土著也不例外。

    “很好,本总管之前还担心大军从登州出发的消息会传到高句丽。

    到时候他们做了准备,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就要高很多。

    现在不用担心这一点了。”

    李靖对淳于难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

    不过,对方能够顺利的完成朝廷交代的各项任务,对他来说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刺史了。

    大军从登州出发,许多后勤补给物资也是需要从登州附近筹集。

    如果登州刺史的水平很差的话,李靖也是会很闹心的。

    “大总管,之前陛下出兵,多次将后勤补给的一部分任务交给了当地的商家。

    如今我大唐攻打高句丽,整个大唐,没有哪个地方的人比我们登州本地的商家更加了解平壤城以及附近的情况。

    城中的商贾也在托我询问大总管,是否大军的一部分后勤以及战场打扫之类的工作,可以交给那些商人来负责?

    这么一来,朝廷就不需要安排那么多的民夫去协助大军作战,也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民生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