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县的变化

    “在码头附近的商品交易中心,今年应该可以修建完成,我觉得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在《大唐报》上好好的打一波广告,让大唐的商家都知道上海县这里有这么一个货物集散的好地方。

    如今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朝廷也废除了对商人的许多限制。

    愿意经商的人肯定是越来越多的。

    但是到底从什么地方来获取货源,要把货物运输到什么地方才能挣钱,许多人都是不大了解的。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直接告诉大家,来上海县进货,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

    这么一来,大量的商家来到上海县,不仅可以给上海县带来人力和资金,还能有利的促进住宿、餐饮等各行各业的发展。

    最关键的是可以让我们本地出产的各种商品,以及各地商家运输到上海县的商品,能够快速的销售到天下各地。

    这么一来,各地的商家就会进一步的更加愿意来到上海县做生意。

    长此以往,上海县将会成为大唐最大的商业之地。”

    上官仪对上海县的前途也是非常期待的。

    按照他内心的推测,上海县将来迟早是会变为上海州,甚至是上海道的。

    而伴随着行政级别的提高,这里的官员的级别也是在不断地提高。

    这对于上官仪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晋升机会。

    “商品交易中心的影响力有那么大?”

    虽然商品交易中心也是按照规划在按部就班的推进,但是刘仁轨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视。

    在他看来,这里只是一个商品的集散地而已。

    但是现在听上官仪这么一说,他发现自己可能低估了商品交易中心的魅力和影响力。

    “刘县令,你想啊,对于商人来说,最主要的就是买到低价的东西,然后找到地方高价进行售卖。

    这商品交易中心,其实就已经给大家提供了这样子的一个机会。

    大量的商家集结在商品交易中心,商家可以很方便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货源。

    并且因为这里主要经营的是批发的业务,价格比自己在外面零散的购买,一般是有优势的。

    而对于卖东西的商家来说,他们开出来的价格肯定是有利可图的。

    虽然这个商品在交易中心售卖的价格肯定要比一些地方的零售价格要低。

    但是不需要大费周章就可以卖出去,并且还是大批量的卖出去,很多商人应该也是非常开心的。

    这么一来,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都能从商品交易中心里头获得好处,这商品交易中心自然就能获得商家的青睐。

    如此循环发展下去,估计不需要几年的时间,现在的商品交易中心就需要扩大规模了。”

    上官仪这么一解释,刘仁轨倒是很快就理解了。

    毕竟他跟着李承宗,对于商业的发展和影响力也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识的。

    只不过之前没有重视,忽略了商品交易中心。

    “如果这样子的话,我倒是觉得可以依托于商品交易中心,开设一个报社,专门刊登跟商业相关的信息。

    比如丝绸在上海这边的卖价如何,鲸油蜡烛、鲸鱼肉干这些东西在商品交易中心里头的卖价如何。

    上海码头有哪些海外的商家过来做生意了,又有哪些商家的船队出海了。

    这些跟商业相关的消息在报纸上刊登的话,商人们应该还是很感兴趣的。”

    自从有了《大唐报》之后,各地就陆陆续续的冒出来各种各样的报纸。

    不过到现在为止,还真是没有一份全国性的商业报纸。

    刘仁轨既然想要把上海县打造成大唐商业最发达的城市,这方面的准备显然也就非常的有必要了。

    “好主意啊!属下正好也想着要搞一份这样子的东西,没想到刘县令您已经提前想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