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总局的新任务

    《高天之上》

    近卫三郎绕来绕去,显然是看上了《渭水周刊》了。

    “嗯,你的这个分析很有道理,但是好多东西我们自己都看不懂,拿回去之后的话,国内也没有人能够看得懂啊?”

    苏我人见抛出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还没有学会走路,就开始跑步了。

    肯定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的。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办,我们也不用去管他能不能理解这方面写的内容,直接照着去做就行了。

    另外,我们也可以试着看看能不能找几个愿意去国内传授技术的大唐学习,许诺重金。”

    近卫三郎作为商人,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是比一般的人要高很多的。

    因为他很明白,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是代表了更好的商品,代表了更多的钱财。

    难波津那边售卖的各种唐人的商品,个个都是价格昂贵。

    特别是来到长安城之后,见识到了镜子、香皂之类的东西在长安城的售价之后,更是意识到了这方面的差距。

    “嗯,那你就放手去做吧。”

    ……

    李承宗喜欢微服私访。

    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天天待在大兴宫中处理奏折,这显然不是他希望的日子。

    好不容易成为了大唐的皇帝,怎么可能把日子过的那么苦逼呢?

    所以今天下朝之后,李承宗有带着几个人,又出宫了。

    “陛下,西市现在是一年比一年繁荣了,整个街道上,从早到晚都是人。

    用摩肩接踵来形容,那是一点也不夸张。”

    马周作为情报调查局的负责人,又是民部尚书,可谓是位高权重,深得李承宗的信任。

    像是这种微服私访的事情,经常都是有他在一起的。

    “国家越是强大,经济越是发达,商业也就越是繁华。反过来,也基本上是成立的。

    走,我们去长安书店看一看。”

    来都来到了店门口,李承宗准备进去看一看。

    大唐的书籍种类一直都不是很多。

    为此,李承宗这些年可是没有少往这方面努力,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愿意去写书。

    目前来看,效果是有,但是远远还没有达到后世的那种程度。

    当然了,李承宗也没有指望着能够达成后世的那种程度。

    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目标。

    不过到底到了什么程度了,李承宗还是想要知道的。

    “长安书店如今不仅在长安城,还在洛阳、凉州、扬州、杭州等地都有了分号,可谓是实打实的大唐第一书店。

    当初的曲阜书屋,如今只能惨淡经营了。

    不过孔家倒也很是识时务,所以长安书店倒也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

    马周不愧是搞情报的,他对于许多事情都有所了解。

    要是换一个大臣跟在李承宗的身边,这个时候还真不见得就了解这些信息。

    “买书的人确实不少,书的价格也还算合适。”

    李承宗一行人很是低调的进入到了书店里头,然后在各个店内转了转。

    作为长安城乃至大唐最大的书店,长安书店的规模也是经过了好几次的扩张。

    如今已经是一个占地面积超过两亩的大书铺。

    “使臣,这些书都非常的不错,我觉得全部都可以买回去。”

    就在李承宗参观各个书架上的书籍的时候,听到了一个有点特别的声音。

    大唐不同的地方说的语言的语调是不完全一样的。

    这些人说的话,显然跟长安城现在的官话有点口音差异。

    再加上那矮矮的个子,以及小心翼翼的模样,李承宗第一反应就是这些人应该不是唐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